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传染病 >>球孢子菌病

球孢子菌病
 
摘要:   球孢子菌病为吸入含高度感染性球孢子菌分节孢子的尘埃所致的深部真菌病,以肺部病变为主,偶可波及身体其他器官。人、啮齿动物和牛、羊、狗等家畜通过含有分节孢子尘埃的吸入而受到感染。病人和受感染的动物皆为传染源。流行发生于干热、尘埃较多的夏秋季节。农业耕种、建筑房屋和掘沟等皆为促使球孢子菌分节孢子散布的因素。

球孢子菌病为吸入含高度感染性球孢子菌分节孢子的尘埃所致的深部真菌病,以肺部病变为主,偶可波及身体其他器官。

球孢子菌在组织和渗出液中为圆形、不发芽、直径约20~60μm的厚壁内孢囊,内含许多直径为2~3μm的圆形内孢子。内孢子被释放后,部分发育成为内孢囊,部分随病人体液排出体外。排出的内孢子在自然界生长时呈霉菌样,为分枝和分隔菌丝,成熟后即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分节孢子。含有内孢子的体液标本在沙保培养基于室温生长时也呈菌丝相,并形成分节孢子。分节孢子耐寒,耐干燥,虽在土地表面为日光照射而死亡,但在12~14 cm深度的土壤中则可存活数月之久。分节孢子藉空气传播,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又发育为内孢囊。

本病主要流行于美洲南北纬40°间的某些地区。近年来由于交通便利,国际间来往频繁,因此世界各地(包括我国在内)皆有零星散发病例报告。在高度流行区70~90%的常住居民遭受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儿童,其病情较成人为轻。妇女的抵抗力较男性为强,男性病人发生播散型球孢子菌病者为女性病人的5倍。在美国,黑人、菲律宾人、印第安人的发病率较白人为高,病情亦较白人为重。

人、啮齿动物和牛、羊、狗等家畜通过含有分节孢子尘埃的吸入而受到感染。病人和受感染的动物皆为传染源;但人-人、人-动物或动物-动物间的直接传播一般不存在,因受感染的人或动物仅有内孢囊及内孢子,而无感染性分节孢子产生。只有病人或有病动物的痰、脓液、皮损渗出液等体液排出体外,其中的内孢子在自然界(土壤) 生长发育为分节孢子时才有传染性。流行发生于干热、尘埃较多的夏秋季节。农业耕种、建筑房屋和掘沟等皆为促使球孢子菌分节孢子散布的因素。

几乎所有球孢子菌感染皆系通过吸入含有分节孢子的尘埃而获得,在极其偶然情况下分节孢子也可通过皮肤擦伤或撕裂伤侵入人体。分节孢子侵入呼吸道后即沉积于支气管或肺泡并引起炎症细胞反应。在吞噬细胞内或细胞外的分节孢子逐渐长大、变圆,于48~72小时内发育成为内孢囊,后者含有内孢子。当内孢囊成熟破裂后,内孢子被释放逸出,或为吞噬细胞吞噬,或通过淋巴或血行散播至各脏器组织。急性原发性肺部病变表现为大叶性、支气管性或支气管周围性肺炎,甚至有时呈粟粒样病变;肺门淋巴结常波及,胸腔积液也非少见。约5~10%的急性原发性肺部病灶可发展为慢性空洞或结节性病变(球孢子菌球)。播散型球孢子菌病多发生于原发病变早期,但也可在肺部病变消失后才出现,或继发于慢性球孢子菌肺炎之后。

肉芽肿(急性、亚急性或慢性) 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为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组织反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也有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化脓性病变较结核病明显,干酪样坏死也较常见,钙化虽可发生,但较组织胞浆菌病为少。

球孢子菌侵入人体后,部分病人可无任何症状,部分病人于2周左右出现发热、不适、干咳、胸痛、盗汗、食欲减退等症状。阳性体征甚少,胸部X线显示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或大叶性肺炎、肺门淋巴结肿大。并发胸膜积液者较多,但脓胸少见。由于对球孢子菌的过敏反应,20%的病人可出现多形红斑或结节性红斑,前者多见于面、颈、上胸背及上肢伸侧和手背;后者多见于前胫。有时尚可伴有踝、膝等关节痛。这些过敏反应与肺炎组成典型的山谷热。早期病人血白细胞增高,但分类正常;病程后期出现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增多。于发病2~3周后大多数病人的急性原发性肺球孢子菌病可不经任何特殊治疗而自行消失,病人可无任何后遗症而完全恢复。少数病人的临床症状消失,但肺部病变继续存在,且可发展为慢性结节或薄壁空洞病变。结节与其他肉芽肿病变和肿瘤甚难鉴别。部分慢性肺球孢子菌病可有与肺结核相似的临床表现,临床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其中少数病人的肺部病变可进行性加剧,成为慢性进行性球孢子菌肺炎,甚至发展成为经血行或淋巴散播的播散型球孢子菌病,胸部X线显示肺部病变继续恶化,浸润增多。播散型球孢子菌病除由慢性肺部病变发展而来外,一般多直接由急性原发性肺球孢子菌病演变而成。播散性病变在骨胳、肝、脾、肾等脏器较为多见。肋骨、脊椎骨、颅骨及肢体长骨远端最易受到波及,伴软组织脓肿或溃疡。脑膜也常被侵犯,但脑实质很少有病变。胃肠道粘膜一般也无病变发生。心包炎、脓气胸、关节炎、附睾炎、前列腺炎等虽有报告,但均甚少见。病原体由皮肤侵入人体时,可表现为硬疳皮肤损害,并伴有局部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

流行地区居民或曾在流行地区旅居过的人出现发热、咳嗽、胸痛、结节性或多形红斑、关节痛、胸部X线检查有肺炎存在时,即应考虑球孢子菌病的可能,并应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同时注意与肺结核、肺部其他真菌感染以及淋巴瘤等鉴别。

取痰、脓液、皮肤损害渗出液、脑脊液、胸水、组织等标本进行直接涂片检查,如发现厚壁内孢囊和内孢子则诊断即可成立。同时取前述及血液等标本行培养和动物(小白鼠)接种。如沙保培养基出现棉絮样菌落和典型分节孢子,动物脏器中找到内孢囊,皆为确诊的依据。

球孢子菌素皮下试验诊断价值不大,但原为阴性转变为阳性时应高度怀疑新感染的可能。荧光抗体试验可检出和鉴定来自培养、临床标本涂片和甲醛固定组织的病原体。补体结合试验阴性不能排除诊断,阳性结果为拟诊强有力的证据。95%脑膜炎病人的脑脊液中可测出补体结合抗体,故此反应对诊断脑膜炎有一定帮助。琼脂凝胶双向扩散试验的诊断价值与补体结合试验相同。以试管沉淀素试验或乳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沉淀素 (IgM兔疫球蛋白)可诊断早期(3周内) 感染或病情的复发或扩散,约90%病人在病程4周内测得此抗体。

应用67镓进行肺扫描有辅助诊断价值,99m锝骨扫描可发现早期骨胳病变,较X线检查敏感。

急性原发性球孢子菌肺炎为自限病程,大多数病人可不经任何特殊治疗而自愈;但如肺部病变广泛,伴纵隔淋巴结肿大,持续发热,补体结合抗体效价增高和血沉加快,不予以特效治疗时,则预后较差。播散型球孢子菌病未接受治疗者,病死率可达50%以上,伴发脑膜炎者几乎全部死亡。因此,两性霉素B在下列情况应尽早给予:①重症原发性肺炎;②播散型球孢子菌病;③晚期妊娠妇女受到感染时;④球孢子菌病病人并发某些疾病(如淋巴瘤等)需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或放射治疗时; ⑤球孢子菌病变需进行外科手术者。两性霉素B为目前治疗球孢子菌病最有效的药物,其剂量及给药方法见“深部真菌病”条目;并发脑膜炎者须加用鞘内注射给药。慢性肺部球孢子菌病感染或播散型并发关节炎者对两性霉素B的反应稍差。双氯苯咪唑对本病也有一定疗效。肺部有结节、脓肿和空洞时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皮肤、骨胳和关节病变根据情况予以切除或引流。由炎症粘连引起的交通性脑积水可进行脑室-腹腔引流术。

预防疫苗正在进行动物实验,对人预防感染的效果尚难估价。如何避免吸入含有分节孢子的尘埃是预防感染本病的重要关键。病人的痰、脓液、渗出物、污染敷料等均应严格消毒,以防止污染外界环境。实验室中含有分节孢子的培养物应妥善处理,以免感染工作人员。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972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2
  • 更新时间: 2012-12-12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