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传染病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摘要: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是进食含有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所致的毒素型食物中毒。临床表现为急骤起病、剧烈恶心和呕吐、上腹部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病程短暂,恢复较快。本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葡萄球菌感染的病人或带菌者,以及患乳腺炎的乳牛。潜伏期极短,一般2~5小时,可短至1小时,长至6小时。预防在于切实做好饮食卫生及食品管理工作。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是进食含有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所致的毒素型食物中毒。临床表现为急骤起病、剧烈恶心和呕吐、上腹部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病程短暂,恢复较快。

引起食物中毒的葡萄球菌肠毒素为多肽,耐热,可分为抗原性不同的5个型(A、B、C、D、E),以A型为多见。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的鼻腔、咽喉、指甲下,特别是皮肤化脓感染及乳牛乳房的感染病灶中更为多见。制备食物时,病原菌可通过接触或空气中尘埃污染食物,在氧气不充分的条件下,温度20~30℃,经4~5小时繁殖,即能产生较多肠毒素,此毒素虽经煮沸30分钟,仍保持其毒性,人若进食即可发病。

本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葡萄球菌感染的病人或带菌者,以及患乳腺炎的乳牛。容易污染本菌的食物为淀粉类食品、牛乳、乳制品、蛋类、肉类等。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各年龄、性别均可得病。

潜伏期极短,一般2~5小时,可短至1小时,长至6小时。起病急骤,先以流涎、恶心开始,继以频繁呕吐伴上腹部不适,呕出大量胃酸和胆汁,或带粘液及血丝。重症患者可导致脱水,甚至休克。腹泻一般较轻,以水样稀便为主,腹痛远较沙门菌食物中毒为重,仅次于副溶血弧菌感染。大部病例的体温正常,少数略有增高。绝大多数患者经数小时或1~2天症状消失,迅速恢复。

诊断根据进食可疑食物,同食者又有集体发病史,结合起病突然,以严重胃炎症状为主,病程短,恢复快等特征,并在可疑食物及呕吐物培养中检出大量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诊断即可确定。如在饮食制作者皮肤化脓感染的脓液或指甲下分离出葡萄球菌且与食物和呕吐物培养出的葡萄球菌型别一致时,即可确定感染来源。

一般治疗同沙门菌食物中毒。本病主要由肠毒素所引起,不需应用抗菌药物。

预防在于切实做好饮食卫生及食品管理工作。如食品制作和销售人员中发现皮肤化脓感染,应暂调换工作,并予以治疗,待彻底治愈后,再恢复工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隔夜剩饭、剩菜必须充分加热后食用。牧场中患化脓性乳腺炎的乳牛,应隔离治疗,牛乳需经消毒后才能饮用。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5856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2
  • 更新时间: 2012-12-12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