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杆菌脑膜炎

流行性感冒杆菌脑膜炎
 
摘要:   流行性感冒杆菌(简称流感杆菌)脑膜炎是由流感杆菌侵入脑膜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是3个月至3岁婴儿最常见的脑膜炎之一。临床表现和其他化脓性脑膜炎基本相同,患儿大多有发热、呕吐、嗜睡、易激惹、惊厥及前囟膨隆等;较大婴儿可出现阳性脑膜刺激征。婴幼儿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时应及时治疗以防本病发生。对接触过流感杆菌的体弱婴儿,可给以预防性治疗。

流行性感冒杆菌(简称流感杆菌)脑膜炎是由流感杆菌侵入脑膜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是3个月至3岁婴儿最常见的脑膜炎之一。

流感杆菌为革兰阴性、不产生芽胞、有荚膜的多形性杆菌,在渗出液中呈球杆菌状,易与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相混淆。在巧克力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根据荚膜多糖抗原的不同,可将其分为a~f 6个型,引起本病的菌型95%属于b型。

流感杆菌仅侵犯人类,患者绝大多数是3个月至3岁的婴儿,5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很少发病。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以秋冬季节最多。一家中同时有两个患儿的也屡有报告。

2个月以内的婴儿体内有来自母体的杀菌抗体,故很少得病;其后随年龄的增长,来自母体的特异性抗体消耗殆尽,而自身尚未能产生足量的抗体,因之3个月至3岁的婴儿最易感染本病。5岁以后体内特异性抗体的水平接近成人,故很少感染。成人偶有患本病者,多有体液免疫缺陷、脑膜周围病灶或头部创伤等因素存在。

约30~50%的正常人鼻咽部带有本菌。本病患者常伴有菌血症,细菌通过血循环达脑膜为最常见的侵入途径。患中耳炎或乳突炎者细菌可直接侵犯脑膜。细菌侵入脑膜后引起蛛网膜及软脑膜普遍发炎,开始时脓性渗出物多在大脑顶部,进而蔓延到脑底及脊髓膜,有时累及脑室内膜而成脑室内膜炎。若软脑膜和脑室周围的脑实质也有细胞浸润、出血、坏死和变性,则形成脑膜脑炎。经脑膜间的桥静脉发生栓塞性静脉炎时,可导致硬膜下积液或积脓。炎症对脑神经有损害时可致失明、耳聋与面瘫。

本病起病较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缓慢,发病前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等,经数天至一、二周后出现脑膜炎症状。临床表现和其他化脓性脑膜炎基本相同,患儿大多有发热、呕吐、嗜睡、易激惹、惊厥及前囟膨隆等;较大婴儿可出现阳性脑膜刺激征。皮肤、粘膜出血点甚为罕见。

并发症有硬膜下积液、脑积水、脑脓肿等,以硬膜下积液较为多见,占30%左右,多发生在1岁以内前囟未闭的婴儿。有下列情况时应考虑硬膜下积液之可能: ①经合理治疗4~6天后,脑脊液已好转,热度持续不退或退而复升者;②一般症状好转后又出现原因不明的呕吐、惊厥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者; ③脑脊液已正常而前囟明显隆起、头围增大及颅骨透照试验阳性者。重症病例可留有后遗症如共济失调、瘫痪、失明、耳聋、智力障碍等。

3岁以下婴儿,在非流行性脑膜炎流行季节发生脑膜炎时,应多考虑本病。除化脓性脑膜炎的典型表现外,发病前先有呼吸道感染,短期内出现脑膜炎症状,病程中无皮疹出现等,均有利于本病的诊断。脑脊液检查呈化脓性改变,涂片常见革兰阴性短小杆菌,阳性率可达80%。涂片细菌数量较多时可作荚膜肿胀试验,阳性可确定诊断。近年来应用对流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免疫学方法检测脑脊液中的荚膜多糖抗原,可迅速作出病原学诊断,且不受抗生素治疗影响。根据脑脊液中抗原的含量,尚可估计病情、判断预后。鲎细胞溶解物试验测脑脊液中的内毒素,阳性结果也有助于本病的诊断。脑脊液培养得致病菌更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本病血培养阳性率甚高,故对疑似病例,除脑脊液培养外,尚应作血培养,偶有脑脊液培养阴性而血培养为阳性者。

本病应与肺炎球菌及脑膜炎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相鉴别,主要依靠脑脊液或血液的细菌学鉴定。

未有磺胺药、抗生素时本病病死率在90%以上,抗生素广泛应用后病死率下降至10%以下。目前推荐的抗生素有:①氨苄青霉素,每日150~200mg/kg,分次肌注或静滴。②氯霉素,每日50~75mg/kg,分次静脉滴注。二药中选用一种,疗程不应少于10~14日。停药指征为: 体温正常5日,脑脊液细胞数<30/mm3,糖>40mg/dl,蛋白<60mg/dl。近年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的b型流感杆菌屡有报告,其发生率自1%以下至20%以上不等,系由于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青霉素所致。因此,单独应用氨苄青霉素治疗本病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如用药后临床症状及脑脊液检查无明显改善,应及时改用氯霉素,有条件者应作药敏试验及β-内酰胺酶测定。

除抗菌治疗外,应注意对症治疗及支持疗法,保证患儿充分的能量与水分摄入,及时处理过高热、惊厥及颅内高压等;发生硬膜下积液时,如积液量多出现颅内高压症状者,应穿刺排液。

婴幼儿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时应及时治疗以防本病发生。对接触过流感杆菌的体弱婴儿,可给以预防性治疗。平时应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多晒阳光,多吸新鲜空气,多在室外活动,以增强抵抗力,预防呼吸道感染。用流感杆菌菌苗作预防注射,可产生荚膜多糖抗体,对易感婴幼儿有保护作用。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5726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2
  • 更新时间: 2012-12-12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