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伴发的精神障碍,又称手术后精神病,系指病人因某种疾病而进行外科手术后引起的精神障碍,手术前往往无精神异常。他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而是由于手术前后及手术过程中各种因素所引起的不同的精神障碍。各种手术治疗均可能引起,心脏手术(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瓣膜疾病,冠状动脉搭桥术),胸腔手术及老年人白内障手术后较易引起精神障碍。文献上亦有阑尾炎、甲状腺、疝气及截肢等手术后引起精神异常的报告。引起手术后精神障碍的原因可以有以下几方面。
1. 脑缺氧与脑供血不足。这与采用吸入性全身麻醉或心脏手术有关,吸入性麻醉时可因吸入气体内氧分压过低,麻醉剂本身所致中毒性缺氧,呼吸中枢或呼吸肌麻痹,急性心力衰竭与心跳骤停等引起脑缺氧。心脏手术时,由于体外循环使血液阻断时间过长,或因手术时左心栓子继发脑内栓塞等引起脑供血不足而产生缺血性脑缺氧。脑缺氧后病人在手术后苏醒过程中即会出现精神障碍。
2. 毒性物质与感染。在手术过程中可因组织创伤,代谢障碍(类固醇、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酸碱平衡失调产生大量毒性物质,作用于脑而引起精神障碍。有的在手术后合并感染,在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心脏手术后尚可促使风湿活动,引起脑风湿病变,均可产生精神异常。
3. 精神因素,对手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起主要作用。如患者对手术的畏惧,非全身麻醉时手术过程中的痛苦体验及手术前后医护人员的言语与态度等,均有很大影响。这些内容亦常反映在精神症状中。
4. 脏器功能损害。某些脏器手术后可引起功能损害,导致有关代谢障碍或某些重要物质的缺乏。如甲状腺手术损及甲状旁腺时,术后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不足,钙代谢异常,低钙血症等并发症而产生精神异常;因溃疡病而作胃次全切除术后可引起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而产生神经系统病变与精神症状; 因门静脉高压症而作门腔静脉吻合术者,则可产生肝性脑病而出现发作性精神异常;因脑部病变而手术者,则可因损及脑实质而出现脑器质性精神病。
5. 某些病人可因手术而诱发内源性精神病。
手术后精神障碍可见于任何年龄。症状可在手术后立即起病或亚急性起病。临床可出现下列表现。
1. 意识障碍: 这是手术后精神障碍中最常见的症状,往往见于有脑缺氧,代谢障碍,或合并感染的患者。病人在麻醉结束后苏醒缓慢或伴有发热,临床上呈现意识恍惚或混浊,嗜睡或谵妄状态。病人定向障碍,焦虑、恐惧、不安全感、恐怖性视或听幻觉,片断性妄想,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症状消失后病人对发病经过遗忘,并常遗有脑衰弱症状。有些病人在精神症状出现的同时有脑弥漫性损害的体征,如轻度肌张力增高或降低、肌腱反射亢进或减弱,不恒定的病理反射等。
2. 妄想与幻觉: 常为片断性,在意识障碍的基础上或谵妄时出现,但以妄想与幻觉作为主要临床表现者较少见。病人在手术后产生较固定的妄想,特别是与自身健康有关的被害或疑病妄想,伴有与妄想有联系的错觉与幻觉,病人因而焦虑,忧郁,甚至逃跑。
3. 抑郁状态: 手术后病人出现忧郁,整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多卧少动、对周围缺乏兴趣、睡眠障碍,并反复出现与手术或疾病有关的梦境与幻觉,有疑病或被害观念,消极悲观、怀疑疾病不能恢复,甚至自杀。
4. 脑衰弱状态: 多数出现于手术后期或在发生谵妄、抑郁状态等其他精神异常之后,病人常有疲乏、无力、焦虑、睡眠障碍、记忆下降、思考迟钝等。
手术后精神障碍虽大多数紧接外科手术之后发病,而得以确定诊断。但实际上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可不一样。凡临床症状以意识障碍或谵妄为主者,应考虑是脑缺氧、脑缺血、感染、中毒、电解质平衡失调等所引起的急性脑综合征。而以妄想、忧郁等为主者,应考虑因精神因素所引起的反应状态。在短期意识障碍之后,病人的妄想、幻觉等症状日益突出,并逐渐显露人格分裂、情感淡漠、行为退缩等症状者,应考虑由于手术而诱发了精神分裂症。
本病一般均采用对症治疗,多数病人在短期内恢复。氯丙嗪、三氟拉嗪、氟哌啶醇等药物对以意识障碍或谵妄为主者疗效甚佳。情感障碍突出者,可用泰尔登。脑衰弱症状者,除可应用安定、利眠宁、眠尔通等外,应适当加用促进脑细胞代谢的药物,如三磷酸腺苷,辅酶A、谷氨酸、γ-氨酪酸等。如果由于手术而诱发内源性精神病者,则治疗应参照内源性精神病的处理进行。手术前做好精神治疗,充分解释,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对预防手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十分重要。手术时注意麻醉情况,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改善手术操作等,对预防本病亦有一定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