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传染病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摘要:   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病严重并发症之一,继发于原发病灶或其他脏器的结核灶。本病多见于儿童,是小儿结核病死亡最重要的原因。起病缓慢,以低热、脑膜刺激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儿童时期应及时接种及复种卡介苗; 避免与结核病人接触; 当发现原发性肺结核时,应及时和彻底治疗以预防结核性脑膜炎的产生。

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病严重并发症之一,继发于原发病灶或其他脏器的结核灶。本病多见于儿童,是小儿结核病死亡最重要的原因。起病缓慢,以低热、脑膜刺激征为主要临床表现。

本病病原为结核分支杆菌(结核杆菌)。染色后不易为酸性脱色剂脱色,故又称抗酸杆菌。本菌生长缓慢,对酸、碱、酒精等有较强的抵抗力。对湿热敏感,经60℃30分钟即可杀死。本菌可分人型、牛型、鸟型、鼠型、冷血动物型及非洲型。对人有致病性的有人型、牛型和非洲型结核杆菌。

本病可能通过以下途径而发病: ①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儿童患麻疹、百日咳等后,结核杆菌从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通过血行或淋巴道播散至脑膜; ②邻近脑膜的脑、脊髓中陈旧性局限性干酪样病灶溃破,结核杆菌直接从溃破处进入蛛网膜下腔; ③中枢神经系统附近的骨质如脊柱或中耳、乳突的结核病灶直接蔓延到脑膜。本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有脑膜广泛炎症,弥漫充血,脑回显著变平,尤以脑底病变最为明显。浆液纤维蛋白渗出物多聚集在脑底和脑干周围,或外侧裂及脑沟深处。蛛网膜下腔及脑室内亦有渗出物。粘稠的渗出物及脑水肿可压迫脑神经,引起脑神经损害。有时炎症可延及脊髓及神经根。脑部血管在早期为急性动脉炎,病程较长时,可使管腔狭窄,局部动脉壁坏死,血栓形成,引起病变区的局部脑软化。炎症亦可从脑膜蔓延至脑实质。少数病例在脑实质内有结核病灶,可见到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的干酪样结节。如浓稠炎症性渗出物积聚可堵塞大脑导水管或第四脑室诸孔,引起阻塞性脑积水及脑室扩大,并压迫脑实质,导致脑组织萎缩。

起病多缓慢,偶有骤起者。按临床发展过程,可分为三期:①早期(前驱期):1~2周,具常见的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乏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头痛、呕吐、便秘等。儿童常有性情改变,睡眠不佳或嗜睡等。②中期(脑膜刺激期):1~2周,因颅内压增高而头痛和呕吐加重、视力模糊、意识障碍、尿潴留等。患者可出现心率减慢,呼吸表浅,视神经乳头水肿等。乳幼儿则前囟膨隆,可有抽搐发作。此期有明显脑膜刺激征,巴氏征亦常呈阳性。由于病变常侵犯脑神经,常见动眼神经、面神经及外展神经麻痹。也可出现肢体瘫痪或偏瘫。③晚期(昏迷期):1~3周,患者由半昏迷进入深昏迷,肢体瘫痪,反射消失,瞳孔散大,体温升高,呼吸不规则、变慢,最后成潮式呼吸,常因循环及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儿童可频繁出现惊厥,躯体呈角弓反张或去大脑强直状;极度消瘦,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终至全身衰竭而死亡。上述三期不能截然分开,各期出现与否,可因诊断早晚和治疗是否及时而有所差异。

如治疗不及时或不适当,可导致严重后遗症,常见者有脑积水、精神障碍、视神经萎缩、其他脑神经瘫痪,偏瘫、癫痫、脊髓及马尾粘连性蛛网膜炎等。亦可出现丘脑下部功能障碍,如肥胖、尿崩症、糖尿等。

根据下列检查,本病不难作出诊断: ①病史和临床表现:早期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以及周密的临床观察。凡小儿有不明原因的呕吐、头痛和性情改变,或出现可疑脑膜刺激征时,即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②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清亮或呈毛玻璃状,细胞总数多在每立方毫米数十~数百之间,分类以淋巴细胞占多数,但早期中性粒细胞可增多; 糖及氯化物降低,蛋白含量增高。脑脊液静置12~24小时,可有薄膜形成。脑脊液沉淀物或薄膜涂片检查结核杆菌阳性率较低,但脑脊液培养和豚鼠接种可提高阳性率。③胸部X线检查:如发现有活动性肺结核或粟粒性肺结核,则有助于诊断。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乳头水肿或脉络膜有结核结节。结核菌素试验多呈阳性反应。

本病应与治疗不彻底的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和隐球菌性脑膜炎相鉴别,后者尤因病程长,脑脊液改变与本病相似而须详细鉴别(见“隐球菌病”条)。

诊断确立后,即应积极进行综合治疗。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营养丰富,昏迷者给予鼻饲流质或静脉输液。加强护理,防止肺部感染、褥疮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并发症。惊厥时给镇静剂如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颅内压增高时应用脱水剂,如甘露醇、速尿、高渗葡萄糖等。

首选一线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链霉素及对氨水杨酸钠。链霉素用量在治疗初期,成人每日0.75~1.0g,小儿每日20~30mg/kg,肌肉注射,连续1~2个月,以后减为每周2或3次,共3~6个月。异烟肼用量成人为每日8~12mg/kg,分3次口服、呕吐严重者,可改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治疗1~2个月后,剂量可减至5mg/kg。常并用维生素B6,防止神经系统并发症。对氨水杨酸钠为每日8~16g,分3~4次口服,儿童每日200mg/kg。上述三药可联合应用或异菸肼加用其他任何一种联合应用以达到迅速奏效和避免产生耐药性。近来发现有不少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的菌株,因此对上述抗结核药物久治不愈的病人,应及早改用或加用二线药物,如利福平,每日10~15mg/kg,清晨空腹口服,卡那霉素,每日20mg/kg、肌肉注射,乙胺丁醇每日25mg/kg,分3次口服等。常用治疗方案: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联合应用,或异烟肼、利福平(或乙硫异烟胺)、乙胺丁醇联合应用。

结核性脑膜炎的药物治疗原则,是早期治疗,疗程至少1年半~2年,可避免发生严重的后遗症,且防止复发。临床证实,在应用抗结核药物基础上,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使中毒症状、颅内压增高症状及脑膜刺激征较易改善,脑脊液变化恢复正常较快,后遗症发生率亦可减低。强的松用量每日60~80mg,分3~4次口服,数日后根据临床症状及脑脊液变化,不断递减,一般在2~3周内用维持量(每日20~30mg),5~6周内停用。亦可于病程早期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静滴。

儿童时期应及时接种及复种卡介苗; 避免与结核病人接触; 当发现原发性肺结核时,应及时和彻底治疗以预防结核性脑膜炎的产生。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606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2
  • 更新时间: 2012-12-12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