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传染病 >>传染病学

传染病学
 
摘要:   传染病学是一门临床医学,是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转归的原因与规律,以及研究传染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促使患者恢复健康,进而控制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的科学。传染病不同于其他内科疾病,它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染他人,有的尚可在人群中传播引起流行,由于它的性质和防治对策有独特之处,因而从临床内科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学科。 

传染病学是一门临床医学,是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转归的原因与规律,以及研究传染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促使患者恢复健康,进而控制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的科学。传染病不同于其他内科疾病,它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染他人,有的尚可在人群中传播引起流行,由于它的性质和防治对策有独特之处,因而从临床内科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学科。

传染病是由各种生物性致病原或称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组疾病。这些病原体极大部分为微生物,一部分为寄生虫。微生物有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寄生虫有原虫和蠕虫,原虫和蠕虫引起的疾病亦称寄生虫病。生物性致病原引起的疾病,因传染性强弱不一而并不都能在人群中引起流行; 在人群中不易引起流行的传染病有时称感染性疾病,有高度传染性的传染病称烈性传染病。传染病发生后应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者称法定传染病。有些传染病因其疾病性质与治疗方法不同而归属于其他专科,如结核病科、皮肤病科、普通内科、眼科等。

由于传染病可在人群中传播,引起流行,我们必须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原因和分布规律以及预防措施和对策。凡是研究人群中一种疾病不论是传染病或非传染病的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因素的科学叫流行病学。传染病学与流行病学虽各有其不同研究对象和任务,但传染病的防和治是辩证统一的,必须防治结合,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流行病学和寄生虫病学均另列分卷。

我国古代称传染病为疫、温疫、温病、伤寒等名。公元196~204年间,张仲景总结了汉代以前和自己对多种急性传染病的诊治经验,写成了《伤寒论》巨著,对后代具有很大的影响。清代叶天士(公元1667~1746年)丰富了“温病学说”,为后来发展中西医结合在防治传染病中起了很好的作用。

传染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一组疾病,严重危害广大劳动人民的健康。解放前不少烈性传染病,如鼠疫、霍乱、天花等流行十分猖獗,每年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得病死亡,其他如伤寒、痢疾等在我国城乡亦广泛流行,使广大劳动人民长期受到危害和威胁。解放后,在全国范围内贯彻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四大卫生工作方针,开展了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全国城乡卫生面貌焕然一新。在全国各地,老鼠、臭虫、苍蝇、蚊子四害大大减少,不少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有的已经消灭或基本消灭,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以及其他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白喉、猩红热等在防治工作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由于大力推广新法接生和儿童保健事业,婴幼儿中传染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大大降低。我国人民平均寿命大大延长,这与传染病的减少与消灭有很大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群众卫生水平高的国家,传染病的发病率已不断下降,有的传染病已被消灭,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世界已消灭天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和发展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基本特征是指传染病所特有的征象,可用作鉴定传染病的先决条件,例如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有季节性,有免疫性等。临床特点为很多传染病所共有,但不同传染病,具体内容有所不同,如病程发展的规律性、发热、发疹、临床类型等。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对传染病的诊断很有帮助。

早期、正确诊断传染病,不仅是为治疗,更重要的是为及早防止散播。传染病诊断一般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和实验室三方面的资料,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作出诊断。实验室资料对诊断起重要作用,随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更新,传染病诊断的正确率不断提高,对防止传染病的传播与扩散以及对患者的迅速恢复健康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传染病的预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使经常性的预防措施和在疫情出现后的防疫措施紧密结合。应把搞好爱国卫生运动放在经常性预防措施的首位。所有一切措施都是针对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这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对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采取综合措施,但又要在三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环节,达到综合措施与重点措施相结合的目的。这些措施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工作还必须坚持反复开展,对一些已经消灭的疾病也不能放松警惕,防止重新出现或从国外传入。

虽然不少传染病,由于积极的防治工作而逐渐减少,但转变成另外形式出现的传染病却不断发生。例如细胞毒药物的应用,大剂量放射治疗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中的采用,原来被认为是共生生活的微生物变成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愈见增多。尚有一些传染病,例如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等在不同程度上,其发病情况并未显著减少,有的反有增加或重新出现。由于新抗菌药物的不断出现,不少对抗菌药物敏感的病原体所引起的疾病,很快得到控制,大大提高了传染病的治愈率。但尚有耐药菌株的产生以及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发生耐药菌新感染的二重感染的出现等,都是传染病学中出现的新课题。有些传染病的病原学、发病机理和防治对策还远未阐明,很多研究领域还是空白。人类仍不能完全免除被传染病所侵袭,一些传染病被消灭或控制了,另一些传染病又成为防治方面的新问题,且急需探索与阐明新问题的实质,故传染病的研究仍为非常重要。我们还须不断努力,加强研究,在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中做出新成绩。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5100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2
  • 更新时间: 2012-12-12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