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传染病 >>战壕热

战壕热
 
摘要:   战壕热又名五日热、华伦热,是五日热立克次体引起,由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病例有周期性发热、严重肌肉疼痛、复发倾向及持久的立克次体血症。冬、春季发病较多,呈地方性流行,战时部队中尤其多见。潜伏期12~35天,可长达60天。起病常急骤,有畏寒、发热,少见寒战,体温迅速上升达39~40℃。预后良好,患者多于病后第5或6周痊愈,但愈后数周至数月仍有复发可能。治疗可用四环素,预防主要为灭虱。

战壕热又名五日热、华伦热,是五日热立克次体引起,由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病例有周期性发热、严重肌肉疼痛、复发倾向及持久的立克次体血症。冬、春季发病较多,呈地方性流行,战时部队中尤其多见。

潜伏期12~35天,可长达60天。起病常急骤,有畏寒、发热,少见寒战,体温迅速上升达39~40℃。热型复杂,热程短者2~3天,长可达2~3周,以回归热多见。头痛剧烈,多在眼球部。食欲减退,间有恶心、呕吐。全身各处肌肉疼痛,以腰腿部为甚,有时胫骨剧痛,眼球转动也感疼痛,伴结膜炎与怕光。常有脾肿大,早期有红色斑丘状皮疹,但发生率低(1~17%)且持续短暂,约1~3天,常局限于胸、腹部,也可扩散到整个躯体,有时见于四肢,但面部缺如。偶有缓慢发病,伴有神经衰弱症状和心率增快。

预后良好,患者多于病后第5或6周痊愈,但愈后数周至数月仍有复发可能。曾有病例在发病433天后血液中仍可分离出立克次体,呈慢性经过。持久的无症状立克次体血症可持续数月,甚至1~2年或更长时间,曾有报告经11、15及19年后复发,且均有病原体证实。

本病临床诊断可根据地方性流行、回归热型发热、肌肉疼痛、胫骨痛等。确诊可用感染虱子方法(用患者血液饲喂,在感染虱子的肠道中找到立克次体)、血液分离立克次体或血清学检查。长程发热的病例须与伤寒、流行性斑疹伤寒、恙虫病等相鉴别。反复发热者需镜检血片以除外疟疾、回归热、丝虫病等。

治疗可用四环素,开始每日2g,分4次口服,3~4日后,改为每日1~1.5g,续用8~10日。酌情对症治疗。预防主要为灭虱,方法见“流行性斑疹伤寒”条。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5720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2
  • 更新时间: 2012-12-12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