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霉菌病又称皮下组织型藻菌病,其病原体为接合菌纲真菌。接合菌纲真菌包括3个目,对人致病者为毛霉目和虫霉目。虫霉目的蛙粪霉科的蛙粪霉属和虫霉科的虫霉属即可引致虫霉菌病。本病与毛霉菌又可称接合菌病。
蛙粪霉菌病为蛙粪霉菌引起的皮下真菌病,临床表现为颈、躯干、背、腿部有质度硬、可移动的皮下肿块。组织病理检查显示宽短、不分隔的菌丝,伴嗜酸粒细胞肉芽肿反应。本病流行于印尼、印度、东南亚和非洲几个国家;我国于1972年首次在上海发现1例。
鼻虫霉菌病为虫霉菌引起的皮下真菌病,表现为鼻梁部分有硬块。其病理变化与蛙粪霉菌病相同。流行于非洲和西印度群岛。两种皮下真菌病多发生于健康人,无诱发因素。感染系通过创伤(刺伤)或虫咬获得,病变局限,发生全身性感染者罕见。病程数月至数年后可自行缓解。碘化钾治疗有一定效果,严重者可应用两性霉素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