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传染病 >>副流行性感冒

副流行性感冒
 
摘要:   副流行性感冒(简称副流感)病毒属副粘液病毒科副粘液病毒属,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病的重要病原之一。本病毒通过飞沫传播。2岁左右的儿童大多已受过Ⅲ型感染。6~7岁时大多已受过Ⅰ与Ⅱ型感染。Ⅰ~Ⅲ型感染较Ⅳ型者为重。Ⅳ型的病变一般仅限于上呼吸道。Ⅰ与Ⅲ型可引起流行。成人副流感的症状较轻。成人和儿童都能再感染,但症状较轻。

副流行性感冒(简称副流感)病毒属副粘液病毒科副粘液病毒属,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病的重要病原之一。病毒呈圆形颗粒,大小很不一致,直径一般为100~300nm,外有脂蛋白囊膜,其上有放射状突起的血凝素。属RNA病毒,核酸分子量为7×106。不耐酸和乙醚,有血细胞凝集与血细胞吸附作用,无溶血素。其血清型分为Ⅰ~Ⅳ型,Ⅳ型又分为Ⅳ甲与Ⅳ乙两个亚型,各型之间有抗原性交叉。能在猴肾和人肾细胞内生长。

本病毒通过飞沫传播。2岁左右的儿童大多已受过Ⅲ型感染。6~7岁时大多已受过Ⅰ与Ⅱ型感染。Ⅰ~Ⅲ型感染较Ⅳ型者为重。Ⅳ型的病变一般仅限于上呼吸道。Ⅰ与Ⅲ型可引起流行。成人副流感的症状较轻。成人和儿童都能再感染,但症状较轻。

潜伏期3~6日。其临床表现可分为: 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急性鼻炎和(或)急性咽炎,分别表现为喷嚏,流清涕与咽干、咽痛,咽粘膜充血,发热2~3日;②急性支气管炎,有急性咳嗽,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有干罗音,发热高低不一;③痉挛性喉炎(哮吼),患者多为2~6岁的小儿,常伴有急性支气管炎,多在夜间发作,咳嗽紧促如犬吠,肺部有干湿罗音。严重者可引起喉梗阻、喉鸣、吸气时胸壁凹陷甚至发绀;可连续数夜反复发作,白天则缓解; ④支气管肺炎,有咳嗽、发热较高,重者有呼吸困难与发绀等,肺部有细湿罗音。

本病尚无特异病原疗法。治疗着重于保护体力、对症治疗和防止并发症。有继发细菌感染者,酌用抗生素。对痉挛性喉炎应特别注意保持环境通风、温暖与足够湿度,可用熏气治疗,保持气道通畅。

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型的疫苗已制成,并已证明有抗原性,但预防效果尚不够满意。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6315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2
  • 更新时间: 2012-12-12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