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兔又称鸣鼠、鸣声鼠或啼兔,属于兔形目,鼠兔科,鼠兔属。我国主要有达乌尔鼠兔 (见图)及高原鼠兔。前者分布于东北、内蒙、山西、陕西、甘肃、青海与西藏等省、自治区; 后者仅发现于青海。鼠兔为鼠疫贮存宿主,并可严重破坏草场成为草原经济害兽。
达乌尔鼠兔
习性 达乌尔鼠兔及高原鼠兔为典型草原动物,群居,洞穴密集,一公顷内洞口可达千个以上。洞穴分栖息洞与临时洞两类。栖息洞洞口一般3~6个,多者10个以上,直径5~9cm;洞道曲折复杂,长3~10m,深约30cm;洞内有用干草筑成的窝巢。洞口间有交织成网的跑道。临时洞多仅一个洞口,常见于夏季,供临时居住与避难用。
鼠兔喜食禾本科、莎草科及豆科植物的叶、茎、花、种子及根、芽,尤其鲜嫩多汁的绿色部分。每鼠日采食鲜牧草70g左右,约为体重之半。7~9月将洞周的草咬断,拖至洞口附近堆成小堆,晒至半干后,再拖入洞中贮作冬粮。
白昼活动。于6~9月,一日内有上午(8~10时) 及下午(17~19时)两活动高峰; 10月以后与5月以前,主要活动高峰移至上午并偏向中午。鼠兔取食与活动多距中心洞口20m范围以内。洞外活动时,经常发出 “吱…吱…”的鸣叫声。冬季上午无风时,喜于洞外晒太阳。于积雪处亦有活动。
一年繁殖一次,主要于4~7月。每胎产仔3~6只。春季密度开始上升,6月达最高峰,该时某些地区每公顷鼠兔可达100~200只以上,以后逐渐下降,2月最低。防制方法 早春牧草萌芽前,食源缺少,可投放毒饵杀灭。常用灭鼠剂对达乌尔鼠兔的LD50和毒饵使用浓度如下:
灭鼠剂 | LD50(mg/kg) | 使用浓度(%) |
磷化锌 | … | 5.0~10.0 |
毒鼠磷 氟乙酰胺 甘氟 大隆(对高原鼠兔) | 7.80 0.71 3.38 0.14 | 0.5~1.0 0.2~0.4 0.5~1.0 0.005 |
常用诱饵有燕麦、青稞、大麦等。当鼠兔密度较低时可用按洞投毒法,密度较高时宜用条带投毒法,每间隔10~20m,投撒毒饵5m宽。夏季牧草茂盛时,可喷洒有内吸作用的灭鼠剂溶液,使草类吸收带毒。喷草时,以湿润为度。为节省用药与用水,可重点喷洒洞口周围的草,或将处理地区划分为3~5m宽条带,隔条喷药。曾有试用0.2%氟乙酰胺与甘氟溶液喷草杀灭鼠兔,效果良好,但安全性差,且费用较高。灭鼠剂毒杀后残存的鼠兔,可用夹捕或熏杀。常用熏杀剂有灭鼠烟剂、氯化苦、氰化钙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