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传染病 >>旱獭防制

旱獭防制
 
摘要: 早獭属于松鼠科,旱獭属。我国最主要者为喜马拉雅旱獭(见图),其他尚有西伯利亚旱獭、灰旱獭、草原旱獭与长尾旱獭等。

早獭属于松鼠科,旱獭属。我国最主要者为喜马拉雅旱獭(见图),其他尚有西伯利亚旱獭、灰旱獭、草原旱獭与长尾旱獭等。喜马拉雅旱獭又称西藏旱獭或哈拉,分布于我国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四川、云南等省、自治区,国外仅见于尼泊尔。为鼠疫自然疫源地贮存宿主,长须山蚤为主要传播媒介。人们常因剥食疫獭而感染。旱獭对牧业也有一定危害。

喜马拉雅旱獭

习性 旱獭一般栖息于海拔1500~4500m高原,喜居向阳山坡或小丘上,阴坡及平坦草地数量较少。其体型大,成兽可达10kg。旱獭为典型按家族穴居的啮齿类。洞穴明显,其栖息洞较复杂,常有2~4个直径为20~30cm洞口,洞道有数个分支,最深处1.5~2.5m,总长10~20m,常有1~3个窝巢,无仓库。于栖息洞周围有临时洞,多为单洞口,无巢,洞道较短,少分支。栖息洞口与临时洞口之间,常见明显跑道。旱獭栖息洞为较长时间反复修整而成,一般不轻易废弃,即使整个家族灭绝,也常被新迁入的旱獭利用。偶可见鸟类在旱獭洞道中小室内筑巢共栖。旱獭草食,一般取食离洞口较远处的牧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取食各种蔬菜、谷物与粮食制品,但自由生活时不吃人工布放的食物。旱獭白天活动,春、秋出洞较晚而入洞早; 夏季出洞早而入洞晚,中午活动少。活动范围一般不超过500m。旱獭冬眠,9~10月入蛰。翌年4~5月出蛰并开始繁殖,每胎平均4~6仔。幼獭成熟较慢,第三年始参加繁殖。一年繁殖一次,一般每年仅一半左右成年雌獭生育。雄獭于交尾期后,睾丸萎缩,迅速育肥。旱獭繁殖力低,密度较稳定,寿命不超过10年。

防制方法 旱獭不取食人工布放的食物,故不宜使用毒饵,主要用灭鼠熏杀剂防制。其用量一般为: 氯化苦每洞50ml,磷化铝每洞6~9g,磷化钙每洞20~50g,溴甲烷每洞20~30ml,氰化钙每洞20~30g。熏杀剂投放后,应迅速严密堵洞。灭鼠烟剂用量较大,每洞需500g左右。我国民间有点燃牛粪熏獭的办法,效果虽好但费工。

旱獭的皮毛、油与肉均有较高经济价值,故亦可用弓形夹、圈套等捕捉或用枪击毙以便利用。此消灭与利用相结合的防制方法效果较好。如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西伯利亚旱獭,由于经济开发和狩猎,密度显著下降,分布区已迅速缩小。旱獭对环境改变甚为敏感,受惊后可整日甚至一连数日匿居洞内。捕打时为减少干扰应尽量不改变洞口附近原状。在动物病流行地区,利用旱獭时,须注意消毒、杀虫以防感染。大面积开垦可使旱獭数量减少,故其分布区正随生产建设发展而逐渐缩小。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5488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4
  • 更新时间: 2012-12-18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