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传染病 >>鼻病毒感染

鼻病毒感染
 
摘要:   鼻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鼻病毒属。为圆形20面体颗粒,直径15~30nm,无囊膜,与某些肠道病毒的形态大小相同,其核酸分子量为4×106。耐乙醚而不耐酸,在pH3溶液中很易被灭活,易被胃酸破坏,因此不能到达肠道,对温度较稳定,不凝集血细胞,无血细胞吸附作用,无溶血素。其血清型已知有110型以上,是人类病毒中血清型最多的病毒。猩猩对它有一定的敏感性。它能在人胎肾细胞、猴肾细胞、人胎肺及肾的双倍体细胞内繁殖。

鼻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鼻病毒属。为圆形20面体颗粒,直径15~30nm,无囊膜,与某些肠道病毒的形态大小相同,其核酸分子量为4×106。耐乙醚而不耐酸,在pH3溶液中很易被灭活,易被胃酸破坏,因此不能到达肠道,对温度较稳定,不凝集血细胞,无血细胞吸附作用,无溶血素。其血清型已知有110型以上,是人类病毒中血清型最多的病毒。猩猩对它有一定的敏感性。它能在人胎肾细胞、猴肾细胞、人胎肺及肾的双倍体细胞内繁殖。

传染源为病人和带病毒者。病毒经飞沫传播或经手传播。成人和小儿均易感。病后有短暂免疫力,约15%青年人的血清中可查出各型鼻病毒的中和抗体,但维持不久。成人上呼吸道感染中鼻病毒感染较多,鼻病毒分离率约1/3;而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鼻病毒分离率约仅10~15%,因小儿易由多种病毒引起感染。鼻病毒的传播性不很明显,未发现某一血清型在流行中起主导作用。四季均可发病,秋季较多。

潜伏期1~5日,平均2日。临床表现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数的症状为鼻炎,有鼻塞、喷嚏、流清涕、咽干、咽痛或咳嗽,但咽部无分泌物。可伴有头痛、全身不适和畏寒。一般不发热或仅有短暂低热。症状持续约一周。偶可引起急性支气管炎。易继发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如细菌性鼻炎,鼻旁窦炎与中耳炎等。

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特别是急性鼻炎的症状,也可用组织细胞培养分离病毒,病后血清中和抗体阳性者可达50%。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对症治疗可用1%麻黄素滴鼻,口服阿斯匹林等。

单价疫苗仅对同型病毒有效,鼻病毒的型别太多,难以制备多价疫苗。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992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2
  • 更新时间: 2012-12-12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