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传染病 >>念珠状链杆菌鼠咬热

念珠状链杆菌鼠咬热
 
摘要:   念珠状链杆菌鼠咬热是念珠状链杆菌所引起,多经鼠咬引起,临床以发热、皮疹和多关节炎为特征。治疗首选为青霉素G,预防同小螺菌鼠咬热。

念珠状链杆菌鼠咬热是念珠状链杆菌所引起,临床以发热、皮疹和多关节炎为特征。多经鼠咬引起,美国某地区曾因牛奶被此菌污染引起流行。此型鼠咬热国内尚无报道。

念珠状链杆菌革兰染色阴性,无动力,不耐酸,高度多形性,在液体培养基中呈短杆状 (2~4μm)或长丝状(150μm),排列成长链状或念珠状,基本结构为球状小体,串联成为长丝。须在含有血、血清或腹水的高营养肉汤培养基中于5~10%CO2环境中才能良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中生长较慢,并可变异成L型。从人类血液中曾分离到此种L型。所有菌株的抗原均相同。小白鼠和鸡胚接种可分离本菌。

念珠状链杆菌寄生于鼠类的鼻咽及呼吸道,亦存在于唾液中。鼠类感染后,多为隐性感染,也可表现为呼吸道炎症、关节炎和败血症等,常有较高的流产率。自然界及实验室鼠类感染率为50%。人类感染除因鼠咬伤外,亦可因其他啮齿动物和肉食动物咬伤或与之接触,或经食物而传播。

少数尸体解剖报告有支气管炎、心内膜炎、脾炎、肾炎及肾梗死、心肌炎、肝炎等病变。其病理变化主要为单核细胞灶性浸润。

本病临床表现,在咬伤后伤口迅速愈合,经1~22日潜伏期后,突然畏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肌肉和关节酸痛,重者有恶心、呕吐、腹泻。75~80%病人于病程第1~3天出现斑丘疹,呈离心分布,手掌、足跖也有发生;亦可为麻疹样皮疹,有时为瘀斑、瘀点、偶而融合成片;有时为脓疮。多关节炎是本病的特征,以大关节多见,重者红肿,有积液;轻者仅有疼痛,痊愈后可恢复正常。极少数后遗有运动障碍。病程2周左右,偶有迁延病例可并发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包炎、贫血和脾肾梗死。

本病诊断主要依靠鼠咬史和上述临床表现,但有时可无咬伤史。血白细胞计数可达1万~3万/μl。起病第10天左右血清凝集试验效价可达1:80,即为阳性;病程后期效价可增加4倍以上。急性期血、脓液和关节腔抽出液培养或动物接种可找到病原菌;接种于小鼠腹腔后,小鼠1~2日内死亡,虽无特异性病理变化,但其血培养可获较高的阳性结果。

本病首先要与小螺菌鼠咬热相鉴别,应同时做两种病原菌检查。其次应与风疹和其他病毒性感染所引起的皮疹相鉴别。

本病治疗首选为青霉素G,一般为80万~100万u,每日2~4次,肌肉注射,疗程10~14天。如细菌为L型耐药者,剂量应加大至每日600万u以上。如有心内膜炎等合并症时,剂量应为每日1,200万~1,500万u,疗程3~4周。耐药者应联合应用链霉素。预防同小螺菌鼠咬热。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562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2
  • 更新时间: 2012-12-12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