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Cu),红棕色金属。熔点1,083℃。沸点2,336℃。加热易氧化。主要的化合物是硫酸铜 (CuSO4) 和氧化铜(CuO)。铜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合金、导电材料,在冶炼、焊接时可大量接触铜的烟尘。铜盐可用作农业杀霉菌剂。硫酸铜可用作催吐剂和黄磷灼伤的局部解毒剂。
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正常人食物中每日进入2~5mg,食物中的铜由胃肠粘膜吸收20~30%。铜离子与血浆中白蛋白疏松结合,进入肝脏后可与α2球蛋白结合,形成铜蓝蛋白。然后从肝脏进入血液。铜在体内主要贮留于肝、脑、肾等组织。血清铜浓度为0.1mg%。铜代谢障碍所引起的疾病称为肝豆状核变性病,是由于大量铜离子慢性沉积而引起脑基底节的变性和肝硬化,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铜是无毒的。铜盐因具有酸根对胃肠道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反射性呕吐和胃肠炎。饮用盛放于铜容器中的饮料,也可引起这些症状。硫酸铜对兔的经口中毒剂量为50mg/kg,致死量为159mg/kg,人一次经口致吐剂量为500mg,致死量为10g。
铜盐不能经无损皮肤吸收,但硫酸铜用于黄磷灼伤后的急救时,可通过已灼伤的皮肤吸收而进入循环,引起溶血及肝损害。
吸入氧化铜烟尘,可发生金属烟尘热和呼吸道炎症。动物吸入铜粉尘或烟尘,可引起呼吸道的强烈刺激,甚至出现肺水肿。大鼠一次吸入铜尘800~900mg/m3,由于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死亡。吸入200~300mg/m3 1个月后,肺内羟脯氨酸增加,结缔组织增生,并有结节样改变。肝、肾细胞出现蛋白变性和坏死,肾血管渗透性增加,肾小管上皮出现灶性萎缩,心肌萎缩。吸入铜尘浓度为1~10mg/m3时,损害甚轻微。
铜大部分由肠道排出 (胆汁排出80%,肠壁排出16%)。铜在血液中与蛋白质结合,不能通过肾小球滤出,因而只有4%随尿排出。每日尿铜排出量不超过0.25m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