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毒理学 >>酮类

酮类
 
摘要: 酮类是羰基的两个键分别与两个烃基或芳基结合的有机化合物。通式是RCOR′。各品种的化学特性和在人体中代谢以及对人毒性大致相似。



酮类是羰基的两个键分别与两个烃基或芳基结合的有机化合物。通式是RCOR′。各品种的化学特性和在人体中代谢以及对人毒性大致相似。酮最早是由谷物发酵和木材干馏而得。近年来多数的酮是经有机合成法制造。目前石油化工产品已成为制造酮类的重要原料。酮类具挥发性和可燃性。在室温下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可引起爆炸。广泛用作化工原料和溶剂。也是某些化学反应的中间产物。

在生产过程中酮类主要是经呼吸道吸入,皮肤、眼接触时产生危害。由于酮类均具有令人难以忍受的强烈气味,容易警觉,所以对人危害小。酮的刺激作用与其嗅味平行。

随着分子的不饱和程度增加,酮的刺激性和麻醉性也增加。直链脂肪酮的这种作用,比环状结构的小。有的酮还能引起周围神经炎。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引起皮炎。酮有去脂作用,可造成皮肤皲裂,使皮肤易受感染或损害,但经皮肤吸收的危害性不大。

动物吸入时最初出现粘膜刺激,随后嗜睡,直至昏迷。但置于新鲜空气中都能恢复,说明酮的代谢和排出很快。排出的途径主要通过肺和肾。已经吸收的酮类多与葡糖醛酸结合后随尿排出。反复接触酮蒸气的人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眩晕、嗜睡、感觉迟钝和情绪急躁等。实验动物中可见到肺水肿,肝、肾和脑组织充血。

急性中毒时须及早离开现场,静卧保暖,并作对症处理。口服者应洗胃,并灌以浓茶等以减缓吸收。忌用油。有酸中毒时应予纠正。进入高浓度酮类场所,须戴防毒面具。酮类无明显蓄积作用,故慢性中毒罕见。

烷酮类

丙酮 (CH3COCH3) 又名二甲基甲酮。是酮类中最常用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的辛辣气味。沸点56.5℃。蒸气压226.3mmHg(25℃)。属微毒类。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1,297mg/kg。兔经口LD50为5,300mg/kg。主要具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经肺和胃肠吸收较快且完全。经皮吸收缓慢,无实际意义。对皮肤有轻度刺激作用,无致敏作用。吸收入血后,迅速分布全身。大剂量时主要以原形经肺和肾,极少量经皮肤排出,小剂量时大部分被氧化成二氧化碳排出。丙酮在血液中的生物半排期,大鼠为5.3小时,狗为11小时,人为3小时。在人体内极大多数是分解为乙酰醋酸和转变为糖原的三羧酸循环中间物质。

长时期反复吸入时耐受量增加。中毒动物可发生肾脏损害。人的急性中毒罕见。成人误服20ml无影响,200ml可造成昏迷(12小时后恢复)。未见死亡报告。人对丙酮能迅速适应,嗅阈为1.2~2.4mg/m3,个体差异很大。短期吸入4,800~5,500mg/m3时,可发生深麻醉和酮病,长期吸入2,400mg/m3,习惯者可无反应,个别人在1,400~2,200mg/m3下感到有些刺激。

丁酮(CH3COC2H5) 又名甲基乙基甲酮。无色透明高度挥发性液体。易燃。有与丙酮相似的香味。沸点79.6℃。蒸气压100mmHg(25℃)。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是一种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料。属低毒类。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3,400mg/m3,MLC为6,434mg/m3。人接触1,000mg/m3,3~5分钟,可有眼、鼻和喉刺激及头痛; 1,430mg/m3时可致恶心呕吐; 10,000mg/m3,短时间可发生肺气肿,手指和臂部麻木。皮肤长期接触液态丁酮或其蒸气可致皮炎。摄入体内的丁酮约1/3以原形经呼吸道呼出,其余在体内还原成丁醇,与葡糖醛酸结合随尿排出。

2-戊酮 (CH3COC3H7) 又名甲基正丙基甲酮。无色透明液体。具有与丙酮相似的香味。沸点102℃。蒸气压16mmHg(25℃)。与丙酮一起用作溶剂。属低毒类。人吸入100mg/m3时感轻微气味,3,000mg/m3时部分人感眼、鼻和喉刺激,5,200mg/m3时感强烈气味和刺激。未见慢性中毒病例。长期接触可致皮炎。

2-己酮(CH3COC4H9) 又名甲基正丁基甲酮。无色透明液体。有似丙酮的香味,略辛辣。沸点127.5℃。蒸气压3.8mmHg(25℃)。用作溶剂和油漆类的洗涤剂。属低毒类。人吸入蒸气4,000mg/m3时可发生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浓度更高时可致麻醉。但它在低浓度时已能嗅出,故中毒的可能性很少。由于有脱脂作用,可致皮肤损害。近年来还发现2-己酮可引起周围神经炎。曾有一工厂86名工人接触2-己酮数月后,发生周围神经炎,其空气中浓度为9.2~36.0ppm。鸡在200~600ppm浓度下,每天24小时,共35天,出现肌肉软弱,不能站立。

甲基异丁基甲酮[CH3COCH2CH(CH3)2] 又名4-甲基-2-戊酮,异己酮。无色透明液体。有樟脑样气味。沸点118℃。蒸气压16mmHg(20℃)。微溶于水中,易溶于有机溶剂。用作溶剂。属低毒类。也有引起周围神经炎的可能。浓度低于410mg/m3时即可嗅到气味,并有刺激症状,但有一定的适应性。低于84mg/m3时没有不适感。

双丙酮醇[(CH3)2COHCH2COCH3] 又名4-羟基-4-甲基-2-戊酮。可燃的微芳香液体。沸点169.2℃。蒸气压1.2mmHg(25℃)。用作工业溶剂和药物防腐剂。属低毒类。大鼠经口LD50为4,000mg/kg。未经适应的人在浓度为1,896mg/m3下接触15分钟产生胸部不适和粘膜刺激,高浓度时有胸闷,严重者可致麻醉。由于血压下降,可使肝、肾损害,最后可因呼吸中枢抑制而死亡。

烯酮类

甲基异丙烯基甲酮[CH3COC(CH3)=CH2] 又名2-甲基-1-丁烯-3-酮。无色透明液体。有辛辣气味。沸点97.7℃。蒸气压42mmHg (25℃)。化学性质活泼,必须保存在温度为零下的场所以防止发生聚合作用。用作溶剂和一些聚合物的单体。属中等毒类。大鼠经口LD50为180mg/kg,MLC为469mg/m3。兔经皮LD50为230mg/kg。液体对兔眼可以造成严重的刺激和损伤。人接触浓度50mg/m3时,2分钟出现眼刺激,眼不自主闭合,流泪,上呼吸道刺激。皮肤接触可以发生水疱。

异丙叉丙酮[CH3COCH=C(CH3)2] 又名甲基异丁烯甲酮、4-甲基-3-戊烯-2-酮。无色或淡黄色油状液体。类似蜂蜜气味。沸点129.6℃。蒸气压9.5mmHg(25℃)。用于制造聚氯乙烯、高分子聚合树脂和矿物浮选。也用作溶剂。属低毒类。浓度为105mg/m3时人能嗅到其气味,半数人感到眼、鼻刺激和胸部不适.

乙烯嗣 (H2C=CO) 无色气体。有与乙酐或氯类似的气味。沸点—56℃。溶于有机溶剂。遇水迅速水解成乙酸。化学性质活泼,易聚合,不易贮藏。主要用作化工合成的乙酰化剂。属高毒类。毒作用类似光气。小鼠吸入10分钟MLC为90mg/m3,LC100为120~140mg/m3。动物先兴奋,随即转入抑制,嗜睡,呼吸不规则且困难。尸检见肺水肿。可使人眼灼痛、头痛、窒息感,伴咳嗽和胸痛。面部和眼结膜充血。

二乙烯酮 无色液体。味臭而强烈。沸点127.4℃。蒸气压8mmHg(20℃)。溶于与本品不起作用的有机溶剂。化学性质活泼。易聚合生成树脂状物质。用于制造染料、油墨、漆和乙烯树脂的增塑剂及合成药品。常是制造乙酸、乙酐等的副产品。毒性与乙烯酮相似,但略低。对人的刺激阈为2~3mg/m3

异佛尔酮 又名三甲基环己烯酮。无色透明液体。挥发性低,有薄荷香气和凉味感。沸点215.2℃。蒸气压0.44mmHg(25℃ )。工业上用作溶剂和某些化学合成的中间体。属低毒类。人在浓度为1,234~2,468mg/m3时感恶心、头痛。接触皮肤和眼也可发生刺激。

炔酮类

3-丁炔-2-酮(CH3COC≡CH) 无色透明液体。气味强烈。沸点约83℃。化学性质活泼。属高毒类。大鼠经口LD50为6.3~12.6mg/kg。出现震颤、腹泻和萎靡状态后死亡。本品未经稀释时能损害兔眼,甚至致死。1%本品丙二醇溶液造成视力丧失; 兔经皮LD50为40~50mg/kg,几小时后出现典型症状而后死亡。

3-戊炔-2-酮(CH3COC≡CCH3) 无色透明液体。气味强烈。沸点约133℃。化学性质活泼。属高毒类。大鼠经口LD50为6.3mg/kg (配成0.126%植物油溶液)。多数是在出现震颤和抽搐后2天内死亡。存活动物剖检见严重的肝和肾损害,胃粘膜明显刺激反应。兔经皮LD50为6~12mg/kg 。经皮毒性比消化道内吸收毒性大得多。大鼠吸入饱和蒸气6分钟后全部死亡。10%溶液对眼造成损害,甚至失明。

苯乙酮(CH5COCH3) 又名乙酰苯, 苯基甲基甲酮。无色或淡黄色低熔点固体。低挥发性。有持久的香味。沸点202℃。蒸气压0.45mmHg(25℃ )。用于制造香料,也是塑料的增塑剂。属低毒类。人吞服苯乙酮有麻醉和止痛作用。一般工业操作过程中不会引起吸入中毒。在体内,91.7%苯乙酮转变成苯甲酸,以马尿酸形式随尿排出。

环己酮(C6H10O) 无色透明低挥发性液体。常有丙酮气味。沸点155.6℃。蒸气压4.5mmHg(25℃)。用作溶剂。高浓度具麻醉作用。液体能刺激皮肤及眼。兔经皮LD50为1,000mg/kg。人吸入环己酮蒸气100mg/m3,8小时,大多感觉良好,200mg/m3时可有感觉,300mg/m3时有眼、鼻、喉刺激。环己酮在体内被还原成环己醇,并主要(51~86%)以环己基葡糖醛酸形式随尿排出。尿中有机硫酸酯尚可一时性增加,但终止摄入环己酮后迅速恢复正常,在体内无蓄积。己二酸是其代谢产物之一,推测是由环己酮氧化而来。

环己酮的衍生物如甲基环己酮(CH3C6H9O),毒性与环己酮相似。

酮的卤代化合物

氟酮类 是氟取代酮上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所组成的一类化合物。单氟酮都为液体。在体内转化成相应的氟甲基烷基酮酸,再经氧化生成氟丙酮酸(低毒类)或氟丁酮酸(高毒类)。有些系直接氧化断裂,生成氟乙酸,其毒性与氟羧酸相似。单氟烃基苯基酮类多属低毒类,这可能由于苯基抑制了氟烃基酮的氧化过程。

多氟酮类包括许多化合物,其中全氟丙酮类多为比重大的液体,可作为溶剂、聚合物单体和药物中间体等。属中等毒类。其中以二氯四氟丙酮及一氯五氟丙酮毒性较大,三氯三氟丙酮毒性较小。

氯苯乙酮(C6H5COCH2Cl) 白色固体。沸点244~245℃。蒸气压0.012mmHg (0℃)用作化学武器如催泪弹。加热分解。大鼠经口LD50为224mg/kg(豆油溶解)。对眼有高度选择性刺激作用,其最低刺激浓度为0.3mg/m3。高浓度或接触时间长时,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并引起暴露部位潮湿皮肤的刺激作用和过敏反应,发生水疱。对眼能致角膜炎。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10595 次
  • 发布时间: 2013-01-06
  • 更新时间: 2013-01-06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