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毒理学 >>

 
摘要: 铍(Be),银灰色轻金属。比重1.84。熔点1,284℃。沸点2,970℃,但在1,500℃时已开始挥发,在空气中氧化为氧化铍。


铍(Be),银灰色轻金属。比重1.84。熔点1,284℃。沸点2,970℃,但在1,500℃时已开始挥发,在空气中氧化为氧化铍。具有工业价值的矿物主要是绿柱石,含氧化铍10~13%。铍为一重要的中子源,并用作原子能反应堆的中子减速剂、反射体材料等。在空间技术、电子、光学镜、高温高压电瓷等领域都有重要的用途。

铍及其化合物为高毒物质,毒性与其溶解度有关。静脉注入可溶性铍化合物后,肝、脾、肾、骨髓呈广泛性坏死病灶。经呼吸道吸入大量铍化合物时,可产生金属烟尘热,乃至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吸入金属铍、硫酸铍、氟化铍、氧化铍、氢氧化铍、硅酸锌铍、铍铜合金等均能引起急性铍中毒,而以氟化铍及硫酸铍的毒性最大。小鼠腹腔注射氟化铍的LD50为0.25mg (Be)/kg。大鼠静脉注射硫酸铍的LD50为0.36mg(Be)/kg。吸入10mg/m3的氟化铍可使大鼠产生急性化学性肺炎,在15天内死亡;吸入同样浓度的硫酸铍,在95天内仅有个别大鼠死亡; 吸入同样浓度的氧化铍,40天内并无动物死亡。吸入性急性铍中毒病理所见主要是: 肺组织明显增大、变硬,呈实质性变化,为青灰色或深红色,支气管粘膜充血,镜下可见肺泡中有成纤维细胞、浆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肝脏肿大,呈红褐色,镜检见星形细胞进行性损害,窦状隙炎症细胞浸润,继以实质细胞的退化和坏死,并可见肝小叶中心局灶性坏死和脂肪性变。肾脏近曲小管的远1/3端上皮坏死。

急性铍中毒很少见。职业性铍中毒主要是指吸入氧化铍等难溶性铍化合物所致的慢性中毒,是一种以肺部间质性纤维化肉芽肿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疾病。病理生理学的突出表现为弥散障碍型动脉血氧过低。X线片可见全肺弥漫性粒状影。临床表现明显气急和恶病质。及时给予充分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获明显疗效。氧化铍毒性的大小与其物理性质和制备方法有关,低温煅烧的产品,其颗粒直径比高温煅烧者为小,比表面积较大,故生物学活性较高,致病能力较强。慢性铍中毒的病理所见主要为肺组织出现非干酪样肉芽肿,部分病例也可仅呈弥漫性间质性肺炎。镜检可见肉芽肿由单核细胞、少数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肉芽肿成熟时有巨细胞。在这些细胞和上皮细胞中含有类似在Boeck类肉瘤中所见到的包涵体——星状、贝壳状及结晶状体。贝壳状体成层状,钙化,深嗜碱性,直径可达50μm,最后突破细胞而出。许多贝壳状体的石蜡固定切片中,可见含有一种发亮的双折射的单个或聚集晶体。中央上皮细胞发生进行性玻璃样变,最终转变为胶原蛋白。肝、脾、肾、淋巴结、胸膜、皮肤等处都可出现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以及肉芽肿或纤维化。肾内可出现结石。

动物实验证实,吸入绿柱石、氧化铍、硫酸铍、磷酸氢铍等能对猴、大鼠等致肺癌,对家兔致骨肉瘤; 大鼠静脉或骨髓内注入金属铍、氧化铍、硅酸锌铍、硅酸铍、磷酸铍等可致骨肉瘤。对人类致癌问题,已陆续有流行病学调查初步证实。

铍及其化合物还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和眼结膜炎等,也可经破损皮肤侵入而致经久难愈的皮肤溃疡或皮下肉芽肿。

铍及其化合物主要由呼吸道吸入,在肺部沉积后,可溶性化合物由附近淋巴管进入血流,运行至全身各脏器。经消化道摄入时吸收量极微,仅约0.01%,这是由于难溶性铍盐不能为胃液溶解,而可溶性铍盐又在消化道内与磷酸盐、蛋白作用而被沉淀。

难溶性铍,化合物如氧化铍等,吸入后多存留于上呼吸道、肺及肺淋巴结; 可溶性化合物如硫酸铍、氟化铍等则主要蓄积在骨骼,其次在肝、脾、肾中。经呼吸道进入的铍,主要经肾脏极缓慢地排出,有停止接触10余年后尿铍仍为阳性者; 铍经消化道摄入后迅速由粪便排出。尿铍含量及其持续时间与所吸入铍化合物的溶解度有关,但与接触时间及病变程度无关,故尿铍不能作为铍中毒的诊断指标。

急性铍中毒基本上属于化学毒性刺激。慢性铍中毒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早年曾有铍扰乱酶系的假说,因此着力于探求铍中毒时各种酶反应。有人认为铍在体内可取代镁离子,因而抑制某些由镁激活的酶的活性,如碱性磷酸酶、葡糖磷酸变位酶等。抑制的范围及时间与铍的剂量平行。虽然许多研究证明铍确能改变多种酶的活性,但实验结果均很少具有临床实际价值,缺乏足以说明铍中毒机理或病变规律的酶系改变的资料。

当前,对于慢性铍中毒的发病机理,认为是一种变态反应,属免疫性疾病。即铍与蛋白质结合,成为铍特异抗原,由此产生铍特异抗体,当再次接触铍时,引起铍抗原-抗体反应,于是出现炎症灶,即为慢性铍中毒。在组织被致敏以前,铍对机体仅产生轻微作用或全无作用,而有些个体仅在长期接触后才发生过敏,这样可解释此病的长潜伏期 (有长达20余年者)。以下事实支持免疫假说: ①铍所致皮炎多为接触性变应性皮炎。②患者有明显的个体差异。③有接触极微量铍而引起严重铍病者。④病变严重程度与组织含铍量无关。⑤患者多有血清γ球蛋白升高。⑥皮肤斑贴试验多呈阳性 (但因其仅能作为接触指标而又可能激发严重的过敏反应,现已少用)。⑦以铍作抗原常可使患者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而白细胞移动受抑制。⑧激素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多数学者认为慢性铍中毒是一种以细胞免疫过程为主的迟发型过敏反应; 近年来又重新提出,除细胞免疫外,体液免疫也参与反应。实验研究表明,肾上腺皮质功能状态与诱发慢性铍中毒有关。由于年老、手术、感染、妊娠等而使肾上腺功能失调时,可致铍在体内分布改变,溶酶体不稳定,释出铍离子,造成细胞死亡而使迟发型铍中毒活动化。因而认为影响潜在性慢性铍中毒活动的主要因素,可能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失调所致。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11028 次
  • 发布时间: 2013-01-06
  • 更新时间: 2013-01-06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