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毒理学 >>有毒植物

有毒植物
 
摘要: 天然存在于植物中对人或动物有毒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毒素。通常将含有植物毒素的植物,称为有毒植物。



天然存在于植物中对人或动物有毒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毒素。通常将含有植物毒素的植物,称为有毒植物。在植物学上,有时将对植物具有毒害作用的物质,也称为植物毒素,但在毒理学中,植物毒素系指植物所产生的对人和动物有毒的化学物质而言。

植物所产生的有毒物质主要有生物碱、糖苷、毒蛋白、多肽、胺类、草酸盐和树脂等。生物碱是含氮化合物,具有碱的性质,可与酸形成盐类。生物碱本身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中; 其盐类易溶于水。生物碱具有较强的生理或药理作用,故毒性较强。常见含生物碱的有毒植物多属豆科、马钱科、石蒜科、天南星科、防己科、毛茛科、茄科、百合科等。

糖苷类是由糖分子和非糖分子以苷式结合而成,其中非糖分子即糖苷配基,又名配糖体。由于糖苷配基的不同,糖苷类又可分为氰苷和皂苷等,还有许多对心脏具有强烈作用的强心苷类。氰苷多在存于蔷薇科和豆科植物中,也存在于大戟科中。皂苷多存在于豆科、无患子科和薯蓣科中。强心苷类多存在于夹竹桃科、百合科、卫矛科等植物中。

毒蛋白类虽然只在少数植物种子中出现,但毒性极强,如蓖麻毒蛋白就是一种极毒化合物。

除上述几种化合物外,有时一些有害金属或无机盐类可在某些植物中蓄积或富集,以致发生毒作用,例如氟、硒、硫酸盐等; 它们虽然也可引起中毒,但严格说来,并非植物产生的毒素。

有毒植物及其毒素大多数是经口食用而产生毒作用的,有些是通过皮肤直接接触,还有少数通过呼吸道吸入而引起变态反应和食入某些植物而引起光致敏作用。预防的关键在于识别它们,避免食用或接触。

鱼藤 鱼藤为豆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种类很多。常见者为毛鱼藤,我国广西、广东、福建有栽培。此外尚有野生鱼藤多种。其根部对鱼有剧毒,故名。事实上,其叶、茎也有毒性。农业上用来防治害虫,用后无残毒。

有毒成分主要为鱼藤酮,此外还有鱼藤酮的同分异构体鱼藤素等。鱼藤酮含量一般为6~13%。鱼藤对鱼和猪毒性大,对人毒性较低。主要具有胃毒和接触毒作用。中毒多因误食引起。鱼藤酮是一种神经性毒物,能使延脑中枢兴奋,并有胃肠刺激作用。中毒后最初出现呼吸中枢兴奋,并有恶心、呕吐、腹痛等。然后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麻痹,以致出现呼吸缓慢、阵发性全身痉挛、肌肉震颤、昏迷、死亡。鱼藤酮对人致死量为3.6~20g,食后一般数小时内死亡,亦有延至10天者。皮肤接触鱼藤,可出现皮疹及皮炎。

豆薯种子 豆薯为豆科豆薯属植物,我国西南和华南各地广泛栽培,又名凉薯、地瓜。其蔓、叶和种子有毒,民间多用其种子(豆薯子)为杀虫剂,防治农业害虫。种子外形似四季豆或黄豆。多因误食中毒。

豆薯种子中有毒成分亦为鱼藤酮,含量为4~5%。中毒症状与鱼藤中毒类似。一般食后2~4小时发病,可出现肠胃道刺激症状,头昏、无力、昏迷和抽搐等神经症状,呼吸缓慢而不规则,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雷公藤 别名黄藤、断肠草、菜虫药、红药。属卫矛科。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和西南地区。民间用来杀灭蔬菜害虫或蝇蛆。其鲜嫩的叶、枝、苗和茎中含有雷公藤碱。此外尚有雷公藤晋碱、雷公藤增碱、雷公藤定碱和雷公藤春碱等。雷公藤中毒多由于误食。我国民间将雷公藤与另一卫矛科植物——昆明山海棠一起用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服用过量可中毒。此外,蜜蜂采集雷公藤花蜜后,蜂蜜中可含有雷公藤碱,食用此种蜂蜜可引起中毒。雷公藤中毒时,最初为胃肠道局部刺激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有毒成分被吸收后,逐渐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循环呼吸衰竭症状。然后肾脏功能损害,尿中出现蛋白和管型,并有多尿或少尿,数日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乌头 毛茛科植物。通常多指其干燥块根,主根即为乌头;附生的侧根即为附子。我国乌头属植物种类甚多,分布于东北、华北、中南和西南地区。乌头的有毒成分主要为乌头碱。此外,还有新乌头碱和苦乌头碱等。乌头碱对人的致死量为3~5mg。

我国民间常用乌头制造箭毒,供狩猎之用; 或用来泡制药酒,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病等。由于乌头碱可通过破损皮肤和消化道吸收,所以中毒多由于破损的皮肤接触乌头或过量服用药酒所致。

乌头碱在胃肠道吸收较快,吸收后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在口腔咽喉粘膜等接触部位首先出现烧灼和疼痛感觉,继而皮肤和粘膜神经末梢麻痹,手指、口、舌、上腹部陆续出现麻木感,然后麻木遍及全身,皮肤感觉先减弱后消失。由于迷走神经中枢先兴奋后抑制,可先出现恶心、呕吐、流涎、腹痛和腹泻等兴奋性增强现象,然后出现心慌、胸闷、心动减慢、血压下降和脉搏微弱。中枢神经系统亦呈现先兴奋后抑制作用。患者烦躁不安并昏迷。严重中毒者在数小时内死亡。

胡蔓藤 别名钩吻、烂肠草、水莽草。马钱科植物。分布在我国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和贵州等地。胡蔓藤的根和叶毒性最强。有毒成分为生物碱类,其中最主要者为钩吻碱子。此外,还有钩吻碱甲、钩吻碱丑和钩吻碱寅等。钩吻碱对人的致死量为0.15~0.3g,流浸剂3.5ml或根3g也可致死。我国民间用钩吻作为杀虫剂或治疗猪疾病,也作为外用药。中毒多由误食。

钩吻碱在消化道中易吸收。口腔咽喉等接触部位首先有烧灼感等刺激症状。可出现流涎、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钩吻具有较强的神经毒作用,故可引起语言和吞咽困难、四肢麻木、肌无力和共济失调。呼吸先快而深,然后慢而浅、呼吸困难,最后可死于呼吸中枢和呼吸肌麻痹,严重病例可在中毒后1~8小时死亡。

曼陀罗 别名洋金花、闹洋花、大颠茄。还有与本品的毒性类似的莨菪和颠茄。属茄科。种类很多,分布在我国华北、东北、中南、西南各地。

曼陀罗全株有毒,种子毒性最强,其主要有毒成分为东莨菪碱和阿托品。儿童常因误食种子或吸吮其花朵而中毒。主要毒性为引起中枢神经先兴奋后抑制作用,还可阻断节后胆碱能神经反应系统中的乙酰胆碱受体,对抗胆碱能神经递质和拟胆碱药的拟毒蕈碱作用。

中毒开始时口渴、皮肤干燥、潮红和烧灼感,然后出现头痛、心跳加速、呼吸加深。可因大脑刺激而出现谵妄、不安、幻觉幻听、神志不清、失去记忆、哭笑无常,并因脊髓刺激出现抽搐、痉挛。严重时可于中毒后1天左右休克和昏迷。

夹竹桃 夹竹桃科灌木。又名红花夹竹桃,事实上,花可为红色或白色。另有一种黄色夹竹桃,为夹竹桃科乔木。前者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作为观赏植物。后者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各地,又名台湾柳或竹桃。

全株有毒。有毒成分为夹竹桃苷类。我国红花夹竹桃中有一种强心苷类,包括夹竹桃甲素和夹竹桃乙素。夹竹桃乙素具有明显强心作用。黄花夹竹桃毒成分为黄花夹竹桃苷A和B、黄花夹竹桃次苷A和B等。

民间用夹竹桃叶作为草药,如使用不当,可发生中毒。儿童往往因嚼食其叶或花而中毒。夹竹桃的强心苷作用与洋地黄相似,严重中毒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心律不齐、呼吸窘迫、心房纤颤,以至昏迷和死亡。

箭毒木 又名见血封喉、箭毒。桑科植物。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在树枝及其乳白汁液中含有强心苷类,如α和β见血封喉苷 (或称弩箭子) 和α见血封喉次苷等。破损皮肤接触枝干的乳白色汁液时,汁液即可进入体内而引起中毒,出现肌肉松弛瘫痪、心率缓慢、呼吸抑制,并可于中毒后2小时内心脏停搏而死亡。

皂荚 为豆科植物的果实。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长。种子中含皂苷 误食种子或荚能引起中毒。皂苷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吸收后引起溶血。中毒时胃部有烧灼感,恶心、呕吐,然后可发生腹泻、头痛、四肢麻木、无力,并出现休克和呼吸麻痹。严重者可出现溶血。

巴豆 为巴豆树的种子。巴豆树属大戟科,又名毒鱼子、双眼龙、猛子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

巴豆中含有大量脂肪,所制取的巴豆油中含有巴豆酸和巴豆酸甲酯。巴豆蛋白质中含有巴豆素,是一种毒性球蛋白。巴豆中还含有巴豆苷、巴豆树脂和蓖麻碱。巴豆油对胃肠道粘膜具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1/4滴巴豆油即可引起腹泻,1ml可致死。经口食入后,口腔、咽喉和食管有烧灼感,流涎、恶心、呕吐,剧烈腹痛和米泔水样腹泻,便中带血。严重中毒时出现休克和昏迷。

蓖麻子 是蓖麻的种子。蓖麻属大戟科。我国各地均有栽培。蓖麻子中含有毒性极强的蓖麻蛋白,系一种毒性白蛋白,具凝血作用。还含有生物碱即蓖麻碱。中毒系由蓖麻蛋白和蓖麻碱引起,特别是蓖麻蛋白能损害肝和肾,引起坏死; 此外,还可使红细胞凝集和溶血。蓖麻蛋白是已知极毒物质之一,30mg可致死。儿童误食蓖麻子5粒左右即可死亡。

误食蓖麻子后数小时,口腔、咽喉、食管有烧灼感,继而出现恶心、呕吐、腹痛、便血等症状。同时有黄疸、血尿、无尿等肝肾功能损害症状。严重者出现休克和呼吸抑制,因循环系统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

相思子 又名红豆、相思豆。为豆科植物。分布于我国广西、广东、云南、台湾各地。

相思子的根、叶、种子均有毒。种子毒性最强,其中含有相思子毒蛋白,是一种有毒球蛋白,具凝血作用。此外,还含有相思子酸。中毒多由于误食相思子种子,一般食后数小时到2天内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绞痛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和心率减慢、脉搏细弱、呼吸困难以及溶血现象等。严重者可死于呼吸循环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马桑 又名水马桑、毒空木和黑果果。分布于我国中南、西南地区。属马桑科。马桑全株均有毒,以果实、种子和叶毒性较强。有毒成分主要是萜类化合物,如马桑毒素、羟基马桑毒素和氢化马桑毒素等。民间常用马桑种子杀虫、灭鼠和毒鱼,因误食而引起中毒。也有用马桑叶撒布在大面积烧伤皮肤上引起中毒者。

马桑的毒作用与印防己毒素类似,但更为强烈。主要刺激延脑,先兴奋后抑制,可使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和迷走神经中枢兴奋,脊髓反射增强。误食后1~2小时出现头昏、头痛、胸闷、流涎、恶心、呕吐。然后出现全身麻木、疼痛、心率减慢、血压升高、呼吸加速、瞳孔缩小。重度中毒者由于延脑中枢过度兴奋,脊髓反射增强,可突然发生阵发性抽搐。抽搐时呼吸停止,并出现紫绀。在抽搐间歇期间,意识可恢复,呈半清醒状态。严重中毒者,可因多次反复抽搐引起呼吸停止而死亡。

又名苦楝。属楝科。我国华北以南各地均有,南方较多。其种子为苦楝子。楝全株有毒,以种子毒性最强。民间用其种子和树皮驱蛔虫和蛲虫,或杀灭农业害虫。中毒多因服用过量或误食。有毒成分为苦楝碱。中毒时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刺激症状,如恶心、剧烈呕吐并带血、腹痛、腹泻。以后出现肝损害症状,如黄疸、肝肿大并有压痛,并常出现抽搐,严重者可发生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和休克。

俗名灰菜、灰苋菜。藜科植物。民间作野菜食用。食用或接触藜都可通过光致敏作用引起皮炎。

有毒成分尚未阐明,可能由于灰菜中含有一种光敏物质,进入人体后引起卟啉代谢异常并可通过日光照射产生皮肤毒性反应,称为日光性皮炎或光敏性皮炎。皮炎主要出现于日光照射部位,例如颜面、手背、前臂、下腿、足背等。主要表现为潮红、水肿、皮下出血以及瘀斑。唇部亦可有水肿。局部刺痒、麻木,严重者出现水疱。一般无全身症状或症状极轻微,主要为全身无力、低热等。

荞麦 蓼科植物。我国各地普遍栽培。民间有食用荞麦苗或荞麦花的习惯,食用后数日(2~7天)出现皮炎。其机理可能是由于荞麦中含有荞麦素。荞麦叶中含有原荞麦素,经日光照射后转变成为荞麦素。食用后经日光照射出现皮炎。也可能是荞麦叶中含有一种物质,食用后引起肝功能损害,以致一种光致敏的色素代谢异常,而在皮肤中沉积。经日光照射,面颊有烧灼感,出现潮红和红色斑疹。还可有眼睑水肿、下肢浮肿、皮肤破溃。全身症状为头痛、恶心和烦躁不安等。

漆树科植物 有许多种漆树科植物,例如野漆树和漆树等。分布在我国广西、广东、云南、福建等地。全株汁液内含漆酚,皮肤接触后痒痛、红肿、起疱,甚至可坏死。树枝燃烧后,其烟也有类似作用。经口误食引起强烈胃肠道刺激,呕吐,并可出现瞳孔散大、抽搐等。

艾麻属植物 某些荨麻科艾麻属植物,如老虎俐、麻风草等,分布在我国广西、广东和云南南部。此种植物大多有含毒刺毛,有的刺毛中含有高浓度的甲酸和草酸,还有些含有5-羟色胺或其他有毒物质。与刺毛接触后,引起瘙痒,剧烈疼痛,并向附近蔓延。皮肤可红肿,而且抓破后,溢出的液体也有毒,可蔓延至其他部位。严重者因剧烈疼痛以致在地上翻滚,痛苦万分。曾有死亡报道。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6671 次
  • 发布时间: 2013-01-06
  • 更新时间: 2013-01-06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