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毒理学 >>有机汞农药

有机汞农药
 
摘要: 有机汞农药的结构通式为R—Hg—X,其中R可为烷基(甲基或乙基)、芳香基或烷氧基;X基团为阴离子,如卤素、醋酸根、磷酸根等。农业上用作杀菌剂者主要有氯化乙基汞 (西力生,C2H5HgCl)、磷酸乙基汞[谷仁乐生,(C2H5HgO)2P(O)OH]、醋酸苯汞 (赛力散,CH5COOHgC6H5)及磺胺苯汞[富民隆,C6H5Hg(C6H5)NSO2C6H4CH3]等。



有机汞农药的结构通式为R—Hg—X,其中R可为烷基(甲基或乙基)、芳香基或烷氧基;X基团为阴离子,如卤素、醋酸根、磷酸根等。农业上用作杀菌剂者主要有氯化乙基汞 (西力生,C2H5HgCl)、磷酸乙基汞[谷仁乐生,(C2H5HgO)2P(O)OH]、醋酸苯汞 (赛力散,CH5COOHgC6H5)及磺胺苯汞[富民隆,C6H5Hg(C6H5)NSO2C6H4CH3]等。多用于拌种、喷洒或防治蚕病。由于毒性大并造成长期环境污染,我国已禁止生产、进口和使用。目前除拌种外,各国都已禁止使用。

有机汞化合物是一类亲脂性的高毒物质,其中氯化甲基汞小鼠经口LD50为38mg/kg,氯化乙基汞大鼠经口LD50为30mg/kg,醋酸苯汞小鼠经口LD50为40mg/kg。以氯化乙基汞喂饲动物,每天0.05mg/kg,可不引起症状和病理改变,但血、尿和组织中汞含量增高。人经口摄入氯化乙基汞0.5mg/kg可引起轻度中毒; 1.5mg/kg时,中度中毒; 2.5mg/kg时,重度中毒;3.5mg/kg可致死。

这类制剂对局部有刺激作用。兔皮肤接触有机汞,第1天皮肤红肿,第3天出现坏死,并形成溃疡; 停止接触2周后痊愈。环境中的有机汞农药在光和热作用下,可解离出汞离子,与体表组织蛋白质结合,因而对皮肤、粘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如与湿润的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的接触性皮炎,不易痊愈,并且增加吸收。

烷基汞农药在自然环境中还原为金属汞,与废水中的汞一样,沉积于污泥中,经微生物作用可转化为剧毒的甲基汞,并在水草、鱼、贝类中富集,通过食物链可使人中毒。

有机汞化合物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农业上使用不当时,还可通过食物造成对人、畜的危害。经胃肠道吸收较快而且充分,小肠吸收率一般为90%。吸收后与含巯基的氨基酸结合,在血浆或红细胞 (烷基汞约有80%,苯基汞约有50%与红细胞成分结合)中被运送到全身各组织,主要分布于肝和肾。芳香基汞和烷氧基汞在肝内可迅速降解为无机汞,其分布和排出规律与无机汞相似,对神经系统亲和力较弱(主要损害小脑)。烷基汞在体内降解缓慢,在肝内不易无机化,且更易透过血脑屏障,因此在脑组织中分布较多,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更为明显。慢性接触者脑组织中汞含量,甚至可占全身总量的10~15%。

有机汞化合物可通过尿、胆汁、胎盘和毛发排出。经尿排出只占总排出量的10%。烷基汞经胆汁排出时,与胆汁中胱氨酸结合,进入肠道后在回肠中又被吸收,形成肝肠循环,因此排出很慢,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小鼠生物半排期为7~8天,大鼠为16天,人为70天,鱼、贝类为1,000天。烷基汞较苯基汞更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使胎儿脑中含汞量比母体还高,可引起畸胎及婴儿先天性有机汞中毒。毛发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汞,大鼠摄入含氯化乙基汞10mg/kg(10ppm)的饲料5个月后,毛中汞含量可高达100mg/kg。因此,有人主张分析红细胞和毛发中汞含量以判断汞吸收情况。

有机汞化合物易溶于脂质和类脂中,因此可通过生物膜进入细胞内,与蛋白质中的巯基结合,抑制各种含巯基的酶,导致许多功能障碍和广泛病变。

近年来实验证明,有机汞化合物有诱变作用,可使动植物细胞染色体断裂,尤以烷基汞作用更明显。

原粮中不得检出。严格防止食用“药粮” (拌药种子)。急性经口中毒时以温水或碳酸氢钠洗胃(忌用盐水,以防止生成氯化高汞),用硫酸钠导泻。解毒剂可选用二巯基丁二酸钠等。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7274 次
  • 发布时间: 2013-01-08
  • 更新时间: 2013-01-08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