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毒理学 >>

 
摘要: 铀(U),银白色,极易氧化而失去光泽。熔点1,133℃。沸点3,930℃。铀是重要的天然放射性元素,是原子能工业的最基本原料。

铀(U),银白色,极易氧化而失去光泽。熔点1,133℃。沸点3,930℃。铀是重要的天然放射性元素,是原子能工业的最基本原料。天然铀是三种同位素的混合体,其中28U占99.28%,235U占0.714%,234U占0.006%。铀的化学活性很强,能与多种元素或化合物起作用。铀为多价元素,以四价和六价铀的化合物较为稳定,并具有较大的毒理学意义。常见的易溶性铀化合物有氟化铀酰(UO2F2)、硝酸铀酰(UO2(NO3)2·6H2O)、六氟化铀(UF6),难溶性铀化合物有三氧化铀 (UO3)、四氟化铀 (UF4)、四氯化铀(UCl4)和八氧化三铀 (U3O8)等。

铀可制成特殊合金;作为反应堆燃料;2U是核武器的主要原料。在一些工业以及化学、医学和生物学方面,铀的化合物被用作原料、触媒剂及试剂。

铀及其化合物的毒性相差悬殊。天然铀为高毒物质,大鼠致死量为1mg/kg,兔为0.1mg/kg;成人的致死量约为60mg。铀化合物的毒性受其理化特性、进入途径、作用时间久暂,以及实验动物的种类、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水溶性或易溶于体液的铀化合物远较不溶性铀化合物毒性大。不同的化合物经呼吸道吸入的毒性差异较大,空气中有含铀量为20mg/m3的六氟化铀时,大鼠、小鼠100%死亡;而吸入二氧化铀,其含铀量为22mg/m3时,接触时间相同,却无一死亡。铀化合物的经口毒性一般较低,如四氧化铀的大鼠经口毒性仅为吸入毒性的1/30。此外,铀化合物的毒性,还受铀化合物中其他元素的影响。

在工业生产中,铀及其化合物虽有部分可经无损皮肤吸收,但以经呼吸道吸入为最重要;日常生活中则主要为经口进入。铀进入体内后,有转化成稳定的六价铀酰离子的趋向,基本上以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 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扩散的部分,占40%; 与重碳酸盐络合形成可扩散的部分,占60%。对机体细胞的损害,主要由扩散形式的离子状态铀所致。

六价铀进入机体后,在血中的浓度很快下降,1小时后即有95%的铀进入骨骼和肾脏,主要沉积于骨组织中,从肾脏排出较快。而四价铀在血液中可保持高水平,经4小时后才降低,并在肝脏中蓄积较多,然后经胆汁随粪排出。铀从体内的排出还受化合物性质影响。吸入可溶性铀化合物UO2F2后,排出快,其生物半排期约2.8天;难溶的U3O8则排出很慢,其半排期为118天。

铀化合物急性中毒时对肾脏有损害作用。主要的病损是由于铀的阳离子在肾小管再吸收。当肾小管中尿液pH降低时,使铀与-HCO3络合物断裂,于是阳离子铀释出,被肾小管阻留,造成上皮细胞的一些酶和蛋白质变性,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核肿胀,以至变性、坏死。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壁有玻璃样变,并形成蛋白栓塞,周围有血细胞浸润,出现灶性肾小球肾炎变化。临床上表现为复杂的肾病、肾炎综合征。在慢性吸入中毒时,可产生尘肺,产生血液改变,并引起肝、骨骼等损害。

一般认为,铀的早期毒作用主要是化学毒性,后期则主要呈放射毒性。浓缩235U的含量超过10%时,可主要考虑其放射损伤作用。但铀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毒性和放射毒性难以截然区分。

动物实验证明,铀可诱发肉瘤、骨肉瘤及肺癌,人也有发生肺癌及淋巴瘤的报道,但多归因于辐射效应。

用依地酸二钠钙和促排灵排铀具有一定效果。乙酰唑胺和碳酸氢钠合用,能有效地增加尿铀的排出,减轻实验动物的肾损害。

尿铀可作为接触指标。由于铀还会产生放射性作用,除遵守一般金属毒物的常规预防措施外,还必须采取放射防护措施。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11509 次
  • 发布时间: 2013-01-06
  • 更新时间: 2013-01-06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