铊(Tl),银灰色柔软金属。熔点303.5℃。沸点1,457℃。易溶于硝酸和浓硫酸。暴露于空气中易生成一层氧化膜。常温下能与卤族元素反应,生成卤化铊。又能与乙醇起反应生成醇盐。铊盐有一价和三价化合物,后者易水解为一价化合物。铊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光电管、光学透镜、颜料和染料等。硫酸铊主要用作杀鼠剂和杀虫剂。矿石冶炼废渣中的铊化物溶于水中时,可致生活性中毒。
铊属高毒类,具有蓄积性。硫酸亚铊(Tl2SO4)、碳酸亚铊(Tl2CO3)和氯化铊对小鼠的经口LD50十分相近,分别为23.5、21和23.7mg/kg。醋酸亚铊(TlC2H3O2)对大鼠的经口LD50为30mg/kg。估计对人的致死量为8~12mg/kg。
铊是一种剧烈的神经毒物,急性中毒时表现为胃肠道刺激症状、上行性神经麻痹、精神障碍。慢性中毒时主要为周围神经炎、视神经萎缩和脱发以及肾、肝和胃肠道损害。脱发是中毒的独特表现。
铊可迅速由胃肠道吸收,也能由皮肤和呼吸道吸收。铊经口进入人体2小时后,血中铊浓度最高,均匀分布于红细胞和血浆中。铊能透过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并分布于全身各器官和组织,尤以肾脏中浓度最高,其次为小肠,甲状腺、睾丸、胰、皮肤、骨骼和脾等含量较少。体内的铊主要由尿、少量经胆汁随粪排出,也可随乳汁、汗液等排出。静脉注射204T1后,第一天尿中排出量较多,以后粪中排出量增多,约为尿中排出量的2倍。铊由肾脏排出时先经肾小球滤过,约有50%可由肾小管再吸收,所以排出缓慢。钾离子可促使肾排铊量增加。
铊中毒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认为铊能与线粒体膜的巯基结合,抑制氧化磷酸化过程,干扰含硫氨基酸的代谢,并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铊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但脑中铊含量甚微; 酶、神经递质或脑细胞本身对极小量的铊可能极为敏感。
急性经口中毒时,可经洗胃后,用胶体普鲁士蓝 (临时配制)口服解毒,使络合铊从肠道排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