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流行病
病死率
创建时间:2012-12-12

摘要:病死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病人中死亡人数。通常按百分率计算。 病死率常作为衡量某种疾病对人类生命威胁程度的指标,亦可作为评价临床治疗水平的指标。 [阅读全文]

紫外线消毒
创建时间:2012-12-13

摘要:紫外线为波长介于16~397nm的电磁波。其光子能量不足使原子或分子电离,故属非电离辐射。1926年,McKinley发现紫外线能使病毒灭活。1928年,Gates测定了各种波长紫外线对细菌的杀灭能力,并确定杀菌力最强波段为250~270nm。紫外线可用紫外线灯发生,对各种微生物均有一定杀灭能力,已广泛用于消毒工作,特别是对空气与水的消毒。[阅读全文]

臭虫防制
创建时间:2012-12-13

摘要:臭虫又名床虱,属半翅目,臭虫科,臭虫属,成虫呈红褐色,腹背扁平,椭圆形,长4~5mm (见图)。其传病作用尚未明确,但叮人吸血,骚扰睡眠,影响健康,深为人们所憎恶[阅读全文]

药物预防
创建时间:2012-12-12

摘要:药物预防即对暴露于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人群或个体用化学药剂进行预防,这些化学药剂主要是抗生素、化学制剂,故也可称为“化学预防”。有些传染病如疟疾、病毒性肝炎等,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特异免疫预防手段。或虽有免疫预防手段,但用于实际尚有各种条件限制。某些疾病如疟疾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有特异治疗药物,适于用药物预防。[阅读全文]

医源性传播
创建时间:2012-12-12

摘要:医源性传播是由医务人员在检查、治疗和预防疾病时或实验室操作过程中造成的传播。如输血员带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时输血可传播病毒性乙型肝炎。药物或疫苗注射时不换针头、注射器均可传播疾病。妇产科检查时器械消毒不严可传播阴道滴虫病。外科手术器械消毒不严可以造成伤口感染,传播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实验室内由于消毒不严,未遵守操作规程也可造成感染,传播布鲁菌病、呼吸道病毒病等。 [阅读全文]

预防接种
创建时间:2012-12-12

摘要:预防接种又称人工免疫,是将抗原或抗体输入机体,使机体获得对疾病的特异性免疫,以预防疾病的一种方法,预防接种,从免疫原理来看,可分为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类。 [阅读全文]

苯酚系数
创建时间:2012-12-13

摘要:苯酚系数又称石炭酸系数,是指在标准条件下,被测药物与苯酚杀菌能力的比值,多用为筛选消毒剂的依据。该系数测定方法,首先由Rideal与Walker(1907) 提出,具体步骤如下: 将苯酚与被测药物稀释成不同浓度。依次向各浓度药液管(含5ml)加入伤寒杆菌0.2ml置17~18℃水浴箱中,分别于2.5min、5min、7.5min、10min后,取出菌药混合液接种于肉汤培养基内。将接种之肉汤管培养于37℃温箱,经48h观察结果,确定两药在2.5min与5min有菌生长,而7.5min与10min无菌生长之稀释倍数[阅读全文]

芽胞的杀灭
创建时间:2012-12-13

摘要:芽胞为休眠状态的细菌,但仅某些细菌于一定条件下才可形成芽胞。重要病原芽胞菌有芽胞杆菌属的炭疽杆菌与梭状芽胞杆菌属的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产气荚膜杆菌、水肿杆菌与败毒杆菌等。芽胞的杀灭对医疗器材灭菌、炭疽疫区消毒以及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皮毛工业皆有重要意义[阅读全文]

空气消毒
创建时间:2012-12-13

摘要: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或杀灭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使之无害化,称空气消毒。空气消毒对减少创伤感染、控制呼吸道传染病传播以及预防食品和药品污染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阅读全文]

虫媒传播
创建时间:2012-12-12

摘要:虫媒传播可分为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两类。①机械性传播: 吸血昆虫吸血后,血中的病原体在其体内不发育繁殖,当再次吸血时,将病原体传给易感者。如厩螫蝇叮咬患炭疽动物后再叮咬健康人或动物,可传播炭疽。②生物性传播: 吸血昆虫吸血后,病原体在其体内发育和(或)繁殖以后再传给易感者。此种传播有的只经过病原体发育阶段,而数量不增加,如在蚊体内丝虫的微丝蚴。有的经过繁殖,病原体数量增加,如蚊体内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蜱体内森林脑炎病毒等。有的既发育又繁殖,如按蚊体内疟原虫。 [阅读全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