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东部马脑炎是由蚊传播的急性虫媒病毒性脑炎。人对本病普遍易感,发病率约2~10,感染后无论是否发病均获得免疫。传染源为动物,野鸟为主要贮存宿主,尤其是麻雀等小鸟,骡、马等也是重要宿主。黑尾库蚊是鸟和马之间的主要媒介,伊蚊是蚊和人之间的主要媒介,偶可经呼吸道传播。流行于美国、墨西哥等美洲国家。发病以7~10月最多,农村多于城镇。[阅读全文]
摘要: 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病严重并发症之一,继发于原发病灶或其他脏器的结核灶。本病多见于儿童,是小儿结核病死亡最重要的原因。起病缓慢,以低热、脑膜刺激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儿童时期应及时接种及复种卡介苗; 避免与结核病人接触; 当发现原发性肺结核时,应及时和彻底治疗以预防结核性脑膜炎的产生。[阅读全文]
摘要: 梭状芽胞杆菌(梭菌)为产芽胞的革兰阳性厌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土壤中)、动物与人的肠道中,大多为腐物寄生菌。致病菌按其所引起的疾病主要有三大类:即组织毒性梭菌、破伤风梭菌和腊肠毒梭菌。治疗时对轻而无并发症的软组织感染,一般外科清创、去除坏死组织等已足够,无须其他特殊治疗。伴全身症状的软组织感染或病灶扩散者应给予抗菌治疗。产气荚膜杆菌对青霉素G大多敏感。[阅读全文]
摘要: 引起厌氧菌败血症的致病菌主要为脆弱类杆菌 (占80~90%),其他有厌氧链球菌、产气荚膜杆菌等。产气荚膜杆菌是导致气性坏疽的主要致病菌,但很少引起败血症(在厌氧菌败血症中所占的比例仅2~3%)。厌氧菌常与需氧菌(或兼性菌)渗杂一起,引起混合细菌败血症,多见于产后败血症、盆腔严重感染、不洁流产等后。[阅读全文]
摘要: 蜡样芽胞杆菌是一种需氧芽胞杆菌,革兰染色阳性。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由于摄入大量活菌引起者潜伏期8~16小时,起病急,以腹痛、水样腹泻为主。预防与产气荚膜杆菌食物中毒性感染基本相同。[阅读全文]
摘要: 链球菌脑膜炎临床上少见,近年更有减少趋势。本病较多发生于中耳炎、乳突炎和鼻旁窦炎等局部病灶的扩散;亦见于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败血症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血源性感染;偶发生于头颅外伤、颅脑手术或腰椎穿刺后。临床表现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相似。涂片可找到革兰阳性球菌,常呈链状排列,培养阳性可确定诊断。链球菌脑膜炎的治疗,除选择适当抗生素外,局部病灶的及早处理甚为重要。[阅读全文]
摘要: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IM是由Epstein-Barr(EB)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儿童期易感染,但其症状常不典型,亦常不产生嗜异性凝集(简称HA)抗体。成人感染后有发热、咽炎、淋巴结炎、周围血淋巴细胞增多和出现异常淋巴细胞,HA试验阳性。不论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均有抗EB病毒抗体出现。[阅读全文]